近年来中央、省委加大凉山的扶贫力度,凉山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但受贫困面广、程度深、基础设施差等因素制约,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大打一场扶贫攻坚的硬仗,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广大扶贫干部沉入一线,众志成城,以莫大的同情心与责任感奋战在贫困一线,为贫困群众想办法、出点子、谋出路,盼望着困难群众挖掉“穷根”、摘掉“穷帽”,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路上。 推进扶贫攻坚进程中,大量的扶贫资金进入了扶贫战线,老百姓欢欣鼓舞,过上幸福生活指日可待。可是,有的扶贫干部见不得票子,心里泛起歪主意,脑里冒出坏点子,狂躁贪欲之念开始鼓捣,对扶贫资金这块“唐僧肉”垂涎欲滴。更有甚者,以“救世主”自居,认为自己没日没夜为百姓辛苦操劳,从中捞取点“小回扣”也是理所当然。有的人面对确定扶贫对象,大行人情风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的破坏扶贫政策的现象屡屡发生,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干部形象。 哪里有扶贫资金热流,哪里便有虎视眈眈的贪婪之眼窥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凉山州纪检监察机关从2015年9月开始,便在全州开展“廉政大宣讲、正风肃纪大督查、扶贫资金大检查、监督执纪严问责”的“三大一严”专项行动,着力构建扶贫干部“不敢、不能、不想”的机制和氛围,为凉山脱贫攻铸就了扶贫纪律的铜墙铁壁,掐断了贪欲者想“雁过拔毛”念头。“三大一严”专项行动犹如围绕扶贫攻坚这艘“航空航母”的护卫舰群,发挥着保驾护航作用,精准监督显现多重效应。 开展廉政教育大宣讲。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对广大扶贫干部讲清凉山扶贫工作的严峻性、迫切性,要扶贫干部出真情、流真汗,以典型引路,让广大扶贫干部树立敬畏法律法规的意识,绷紧财经纪律之“弦“,念好扶贫之“经”,筑牢“防火墙”,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为贫困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谋利益。在开展廉政大宣传中,为了让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木里县涌现了“马背上的宣传队”,这支不畏艰险和困难的宣传队,每年5到7月,有路的地方步行,没路的地方马匹代步,仅2015年,木里县“马背上的廉政宣传队”4个宣传组已完成对11个乡镇、4个牧场、69个行政村的84场专题宣讲,现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6起,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好事600余件。 开展正风肃纪大督查。扶贫工作战线长、任务重,群众干部都容易染上等靠要的毛病,大督查重点对精神状态不佳、不敢担当、奉行“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得过且过,工作提不起精神、打不开局面、不思进取的干部进行督查,立查产立;对建房补助、教育补贴、低保办理、新农合、救灾救济、移民扶贫、“三农”资金等方面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以及截留、挤占、挪用、骗取惠民物资和资金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四风问题”情况进行督查;对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铺张浪费,借机敛财等问题的情况进行督查,使大督查发挥“全天候”、“无缝隙”的作用。 开展扶贫资金大检查。管好脱贫资金,是扼住腐败“咽喉”的关键。大检查主要是涉及资金的使用范围、管理制度、审批程序和兑现情况等问题,严格程序,环环相扣,为扶贫资金上了“安全锁”、“防盗门”。喜德县拉克乡则果村和冕宁县彝海镇勒帕村都是典型的贫困彝族村寨,都建立起了村纪检组,规范资金管理,确保把每一分扶贫款都用在关键处刀刃上,让老百姓对扶贫干部信得过、放得心。 开展监督执纪严问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扶贫开发攻坚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确保各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做到“扶贫攻坚的工作任务在哪里,监督执纪问责就跟进到哪里”,着力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开展线索清理排查、严查重大典型案件、集中曝光反面典型、治本抓源完善机制。着力查纠一批问题、曝光一批典型、问责一批干部、形成一方震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