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40|评论: 0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50章:养生过度反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3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50章:养生过度反损命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
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新译]
人从出生到死亡是谁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世上有三类人以不同的方式走向死亡:无灾无病享尽天年的长寿之人占十分之三;未尽天年中途夭亡的短命之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命却因为恣情纵欲享受过甚而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求生愿望太迫切,养生条件太优厚所致。
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受到犀牛、猛虎的伤害,在战阵中不会受到敌方兵器的伤害;所以 兕 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甲兵用不上他的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致死的地方。


[会意]
       这一章是老子生命观、养生观的集中展现。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走向死亡的进程,这是谁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按照老子的说法:人生在世,大约有十分之三是长寿的,十分之三是短命的,还有十分之三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但是因为恣情纵欲,贪色好酒,生活奢侈,享受过甚,贪生过厚,伤残身体而短命夭亡。这第三类的人,是因为条件太优越了,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求生的欲望太迫切了,反而糟蹋了自己的生命。许多身处高位、生活条件优厚的人,就是纵欲过度累死的,吃补药过度补死的,养生过度养死的。为了一副臭皮囊,担惊受怕,患得患失,一颗心整天像被狗啃着一样,怎么会健康,怎么能不速死?有的人认为养生就是吃补药,什么好吃什么,什么贵吃什么,结果补过劲了,任何事情一旦过了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吃补药吃多了,身上会有一股动物死尸的味道。为了长寿反而折寿,为了养生反而速死。而那些根本没有去想长生的人,反而能够长生。世间似乎有一种怪现状:越是怕死,越死得快。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因为明道之人洞透人生、勘破生死乃自然之规律,所以他不再惧怕死亡,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死神也就拿他没有办法。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我曾经采访过多位战斗英雄,他们说在战场上那些胆小鬼往往先死,而身经百战能够活下来的人,恰恰是些不怕死的人。
       以上三种人各占十分之三,加到一起是十分之九,还有十分之一呢?这十分之一就是老子所说的“善摄生者”,是真正善于养护自己性命的人。这些人过着清静质朴,自然简单的生活,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裳,他们常年劳作不停,没有条件养尊处优,他们最高的养生技巧就是不厚生,但他们却是长寿的。有人向一位百岁老人讨长寿秘诀,老人只说了四句话: “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干活干活,越干越活。”洪昭光教授在北京调查了一批长寿老人,想找出之所以能长寿的带规律性的东西。结果发现: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规律。最后只找出两条共性的东西:一是每个健康老人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二是都喜欢劳动。 这些人间的 “老寿星”们把生命托付自然,按照自然天性去养生,心中进入与天地合为一体的无我空灵状态,他们少私寡欲,体性圆明,他们大慈大悲,无所不容,他们心底良善,毫无恶念。“善摄生者”的德性和修为感应于外会形成一种特异功能,一种控制身外生命信息的强大能量场,所以任何东西都无法伤害他的生命。古代修道之士时常孤身行走在荒山野外,经常会遇到老虎等凶猛的野兽,据说道门中曾有“御虎”之术。《太华希夷志》记载陈抟老祖在华山修炼时,猛兽怪鸟陪伴在侧可从不伤害他。有人说是陈抟老祖就有一种伏虎之术,我倒觉得是那种能量场在起作用,这个场是和谐的,不伤害任何生命,也让拥有这种能量的人不被伤害。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利害牵绊着我们,有太多欲望诱惑着我们,人生路上处处埋伏着凶险,我们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老子教我们的养生是一种远离危险,学会自我保护的大养生。
      与老子心意相通的庄子讲解养生时,是通过“庖丁解牛”这则故事来解说的。话说文惠君来到后院,牛已杀,血已放,轮到丁厨子解剖了。只见他手提鸾刀,来到砧台前,二话不说,便动手干了起来。用掌推起,又用肩靠。用脚踩住,又用膝顶。横划开来,直刺进去。一来一去,忙个不停。随着每一动作,但闻刀声霍霍,十分悦耳。文惠君懂音乐,听出刀声节奏,恰恰跟上《桑林舞》的步子,刚刚合上《经首乐》的拍子,便赞赏说:“嗨,妙极了。技巧怎么这样高呀!”丁厨子放下刀,回答说:“我感兴趣的是道,比技巧高一层。从前我学宰牛,眼前只见囫囵囵的一块整体。三年学满后,心头有底了,那块整体在我看来只是许多块牛肉的组合罢了。干到现在,我已熟视无睹,全凭心灵洞察。岂但不用视觉,五官知觉全不用了。掌推,肩靠,脚踩,膝顶,横划,直刺,都是直觉支配。顺着肌理下刀,拉开肉块之间的大缝隙,穿过骨节之间的大空隙。总之要照顾到整体的自然结构,刀向阻力最小处走。碰上结缔组织、连骨肉、连骨筋,我便绕道,决不硬闯,更不用说大骨头了。高级厨子遇筋便割,年年换刀。普通厨子遇骨便砍,月月换刀。瞧我这把刀吧,十九年啦,宰牛几千头了,还像新刀刚启口子似的。既是骨节,总有空子可钻。空子有宽度,刀口无厚度。无厚切入有宽,刀口直走进去,大摇大摆尚有余地,所以用了十九年还像新刀刚启口子似的。不过还得实说,每次碰上筋骨纠结太复杂的地方,我晓得不容易对付,就提醒自己千万要小心,眼睛不敢眨,手脚不敢快。整个解剖过程,我下刀都很轻,只听见一连串嗖嗖刷刷之声,肉块纷纷卸落,好比大山滑坡。完事以后,我提鸾刀,直起腰来,随即把刀擦拭干净,回家放好。”
      丁厨子的刀用了十九年依然像刚磨过一样锋利无比,不是他的刀好,而是他用心研究了牛的结构,利用牛的关节之间的间隙准确下刀,才能在中缝里正道直行,这种借势借力的解牛之术看 起来“游刃有余”,实则是对生命自然规律的一种洞透和遵从。庖丁手上的“宝刀”,其实也是一把普通的刀,他只不过是按自然规律使刀而已。如果把钢刀比喻为人的生命,人要从事各种活动,如果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合于自然,就会游刃有余,宝刀不老。反过来说,如果不讲规律,乱闯乱撞,多快的刀子都会被碰得豁豁牙牙,这刀子寿命肯定不会长。一则“庖丁解牛”故事,养生道理尽在其中。所以,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话说:“我明白了养生之道了!” 这个养生之道就是老子说的“道法自然”。只有遵循天道的规律去养生,才能真正的维护健康,保全性命,享尽天年。

[道歌]
世人都做长生梦,
养生过度反损命。
勘破生死大境界,
且看人间老寿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