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现代版愚公移山故事 南江县天池镇永安村5社6社及演禅村7社座落在“天红公路”旁,可是一道垂直上百米的陡峭悬涯将这三个社与外界隔离。长期以来村民进出只有徒步爬行,最紧要处的悬崖顶部仅有一条宽约80公分,高约1,5米的石缝可供人通行。鉴于出不去进不来的恶劣通行条件,近年来多数村民陆续在外购房安家,去年秋季留下来的故土难舍的20余户村民决定自费集资修路。从去年8月到今年春节前他们终于修通了连村公路的毛路,这条毛路几处陡峭处坡度达到30度,然而这条免强能通车的毛路仅仅通车一个月就因危险和部分地段滑坡而成摆设。 5月中旬他们再次启动了修路工作,这次主要是削降坡度(把原来普遍道路坡度达30度降到25度左右),增加路的宽度(在500米陡坡段预留5处宽10余米的汇车道),滑坡段重彻保坎和加固。他们不仅每人集资2000余元,还要轮流在公路现场出工,组织者孙先生说:不论需要多少工,集多少资,我们一定要修好这条连村公路,不仅是守护我们的肥沃土地和美好家园,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故土难离老人的孝心。 孙先生修路强烈意愿源于其父亲去年的一次急病,其父亲送医当时是由几位身体强壮的人相互保护背下山的…… 我前后4次来这里,走遍了这3个生产队,(其中第3次是陪同巴中晚报的柳记者现场采访,我以为纯朴善良乡亲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值得褒扬),因此主动联系了报社记者。这里的乡亲们居住在海拨700—800米的“天池寨”(见延伸阅读)山顶和山脊两边,这是一个三面百米悬崖的“孤岛” ,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森林植被也极好,然而因“出不去进不来”导致经济落后,3个社至今仍无一间现代砖混等建筑。 孙先生说:还在这三个社居住的村民家庭几乎家家集资上万,然而离建成标准的泥碎路资金缺口还很大,还好我们在修路过程中受到包括邻近社村民的大力支持,所有公路占用土地及林木损毁均没有人要赔偿,出挖机的老板工价也给了极大的优惠。 如今天路已修通,但是这段悬崖上凿出和悬崖边堆出的陡峭山路若不硬化,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他们期待政策内的资金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