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示范岗是怎样炼成的
http://www.cdcgs.cn/Files/image/2016071501.jpg
党员示范岗民警指挥交通
寄语——
在做好本职工作,保障路口畅通的同时,还应该主动出击,多思考多动腿,下到基层去,为群众出行提供服务。
昨天中午细雨蒙蒙,从创业路与紫荆西路(高新分局路口)经过的行人加快了脚步,从路口经过大约需要10秒钟,和经过城市其他任何一个路口并无不同。路中间,打手势的陈浪姿势标准,四股车流在红绿灯加手势的指挥下有序通行。路口,纠正非机动车违法的民警并没有因为下雨而停下工作。口子上“党员示范岗”五个大字很显眼。
高新分局路口位于创业路上,成雅高速进出城的要从此经过,不仅平时车流量大,节假日更是如此。这里是市交管局定的二级岗,一年365天,天天都离不开人。而站在这个口子上的民警,人人都是党员。
这个“党员示范岗”是怎样炼成的?
10天工作下来 才知“站口”艰辛
这里既是示范岗,又是学习岗。让新人到这里感受一线工作的辛苦,让党员给他们起表率。
龙泳是青羊公安分局的民警,2个月前轮岗来到了高新分局路口。
“确实很辛苦,大家都照顾我,没有分最苦的任务给我。”轮岗马上就要结束,龙泳说。高新分局路口位于创业路,而创业路又是我市交通流量最大的几条道路之一。
“工作时间嘛,7点半到晚上10点。”二大队副大队长李景昊的话直接干脆,而工作则涉及缓堵保畅、纠正违法等多个方面。和龙泳一样,才到口子上10天的陈浪对此也深有体会,“没当交警之前我觉得他们的工作很简单,站在了口子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陈浪说,第一天站在口子上打手势,4个方向都有车,他一开始有点懵,手都在发抖。经验丰富,又是老党员的二大队警长马正国告诉他不要多想,按照平时学的来,陈浪最终出色完成了工作。
“很自豪,通过我的手势,车辆顺畅通过了路口。”陈浪说,而像马正国这样的老党员,给他起到了表率作用。
口子向两头延伸 工作增加休息少
在工作中自讨苦吃,工作量增加休息时间减少,保障路口畅通。
高新分局路口的早晚高峰车流量巨大,如果仅仅是在路口进行疏导,很难保证通畅。在日复一日的执勤当中,“党员示范岗”的民警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
“早上二环高架出城车流量,成雅高速零公里下来的车也特别多。”民警周鸣讲,这是两股最主要的车流,必须保证这两股车流优先通行,如果支路车辆过多,整个创业路就要被堵死。要保证这两股车流,疏导的区域就要扩大,口子就要向两头延伸,而大家的工作量自然就要增加,休息的时间就要缩短,这无异于自讨苦吃。
“既然这里是示范岗,我们又找到问题所在,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李景昊说。于是高新分局路口被向两头延长,一头延长到二环路底层道路,在这里增加民警,通过控制桥下出城进入辅道的车辆,保证二环高架下来的车流通行,另一头向成雅高速零公里延伸,保证这一股车流优先通行。通过这样自讨苦吃的办法,路口更加畅通了。
路口一旦到“节假日” 假期就没了一头一尾
每到节假日,第一天上午迎出城高峰,最后一天下午迎返程高峰,民警的节假日一头一尾就这样被斩掉了。
周鸣还记得自己的端午3天假期是这样度过的。
第一天上午9点到了路口,疏导完出城高峰已经是12点。第三天下午1点又到了路口,返程高峰结束已经是晚上10点。“假期两头两尾都莫得了,高新分局路口就是这样,每到放假就要开启‘节假日’模式,我们也一样。”
从成雅高速出城要经过高新分局路口,而一到节假日,车流量更是成倍增加,如果不加强疏导,必然拥堵。作为警长的马正国对此印象深刻,从他站口子开始就是这样。因此民警的假日也就难得完整,放假第一天上午9点来,保障出城车流,最后一天下午1点来,疏导进城车辆,年年如此,不管是春节还是国庆,又或者是清明、端午,两头两尾肯定是在口子上度过的。
“作为一名交警,牺牲假期也是正常的。”周鸣说。
沉到基层 解决群众出行问题
在口子上遇到问题,多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沉到基层,解决老百姓出行问题。
紫荆片区居民小区众多,火三轮一度很猖獗。
老刘就是火三轮师傅之一,一来二去,路口执勤的民警基本都认识他。批评教育,处罚扣车,但过不了多久,老刘总会重抄旧业。民警发现,不止一个老刘,还有很多个这样的老刘,一方面居民出行确实有不便,才会选择火三轮。另一方面,除了拉客,他们并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
二大队在了解这一个情况后,开始主动出击。党员打头阵,沉到基层去。他们挨家挨户上门,了解居民的出行需求,并对每一辆火三轮司机的家庭情况都进行了了解登记。“要想解决问题,光靠堵不行,还要疏。”李景昊说,就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主动对接公交公司,最终开通社区巴士。另一方面,他们对火三轮司机进行定点帮扶,为他们找工作。
李景昊说,大家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最终沉到基层,解决了群众出行的难题。
“交警好样的!”
“战”口子的身影引发市民热议
“每天早晚高峰都可以看到他们在打手势,只是没想到背后的工作是那么辛苦。”昨天,市民孙先生打来本报热线,他每天上下班都要从红照壁路口经过,在看了本报对红照壁岗组的报道后,他的内心受到了很大震撼。“我能做的就是遵守交通规则,不违法,在太阳大的时候给他们递上一瓶水。”他说。
在网上,也有不少网友留言,“交警好样的!”网友“南方”说,从路口经过的那几秒钟,有时候连交警的脸都没看清,但城市交通的畅通真的离不开他们。
如果那些“战”口子的身影让你觉得感动,你可以用手机拍下照片,也可以向我们讲述那些让你感动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