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53|评论: 0

我们不努力,他们怎么办?(鸡汤07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互动★

看完文章,你有什么感触?

>>互动文章

鸡汤封.jpg

我们不努力,他们怎么办?
(文/闫涵)

被追问的人生太过被动,没人喜欢。既然鸡飞狗跳的阶段迟早会来,我们何不早早努力,做好准备?

----------
早上接到一个朋友电话,关于借钱的。搁在以往,我肯定会支持这位朋友,但这次我纠结万分。

朋友的同学,妈妈得了尿毒症,自己在老家做了挺长时间的透析,从未告诉过孩子实情。现在,有合适的肾源,需要二三十万的费用,再也瞒不住了,爸爸才问问已经工作七八年的女儿,手里有没有点积蓄。不到万不得已,父母张不开口跟儿女要钱。

这个女儿,虽已成家生子,并在双方家长的赞助下在北京买了房,但光养娃、请保姆、房贷、车贷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别说二十万,十万都拿不出来,能用来给妈妈治病的,只有手里仅有的五六万,还是给孩子准备的9月份入园的费用。

好不容易等到的肾源不能浪费,只能厚着脸皮借钱。朋友说:“情感上,我特别想借她十万八万,但理智上我担心她十年八年也还不了这个钱。”

在北京,两口子月收入不足两万,还负担着各种贷款和支出,基本存不下钱。而且换肾并不一是一锤子买卖,后期控制排异反应的费用,每个月也要大几千。说不好听的,这是个无底洞。

最终,我朋友给同学打了五万块钱,她对我说:“我也不富裕,好在这些年一直折腾着学习、跳槽,工资越来越高,家人万一有病有灾,经济上足够抵挡一阵子。这五万块,我也是不打算要回来了。”

看吧,我们张口跟人家借钱,对方是要考量我们的偿还能力的:如果确信我们还得起,得到的帮助数额更大;如果确信我们还不起,得到的只能是自己的人情标价了。

老话说“救急不救穷”。又急又穷,是很可能借不到钱的。

一位朋友,曾经的文艺男青年,最喜欢的是“诗和远方”。他25岁之前赚的钱,全部用来旅游了。

2006年的某一天,这个文艺男青年突然从柬埔寨飞了回来,并消失良久。回来后,变了个样:不再四处旅游,每个月都回老家探望父母,找了符合自己特长又相对稳定的工作,经常加班,秒变拼命三郎。

两年后,他用存下的二十几万,趁着房价最低点,在五环外按揭了一个小两居,并且把父母从老家接了过来。

直到那时,我们才知道,两年前他正在柬埔寨旅游,突然接到消息,哥哥车祸去世。他飞奔回家时,看着白色挽联下一夜白头的父母,瞬间长大:父母已经失去长子,自己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天马行空、混蛋一般谁也不顾地四处游荡了。

当一个年轻人意识到肩头的责任,便迅速变得成熟起来。

曾有一份调查,问老人最害怕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病,其次是经济问题。他们担心生病后自己无法自理,担心退休金不够自己开销,更怕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

就是这样的父母,为了我们读书他们省吃俭用,为了我们结婚他们倾囊相助,为了我们买房他们拿出所有存款甚至举债累累,到老了,却担心给儿女添负担。

做编辑时,一个作者曾和我说过她的无奈。她刚刚工作时,父亲生病,肝癌,治疗用光了家里所有钱,能借的亲戚都借了,直到再也借不到一分钱。到最后,连止疼药的费用都付不起了,每次听到爸爸强忍着不叫出声来,她都似万箭穿心。

父亲过世后,她白天拼命工作,晚上拼命写稿,平时老给妈妈买漂亮衣服、寄她从没见过的进口食品。她说:“我现在的辛苦根本不算苦,等到至亲需要,自己却无能为力时,那才真的苦!”

曾和一位远房亲戚聊天,他妈妈当时刚刚出院。他说最自豪的就是住院时,自己有能力给妈妈请最好的专家做手术,让妈妈住最好的单人病房,给妈妈用最好的、副作用最少的药,请服务态度最好的护工。

小时候,爸爸妈妈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最好的吃穿用度,长大后,我们若不努力,如何让父母老有所依?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偶尔的小放纵,给自己几天假期都无可厚非,但放眼人生长跑,哪个时期都需要咬紧牙关步步紧跟,不然环环相扣的踏实人生,将变成一连串问号:

初中怎么办?高中怎么办?大学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房子怎么办?另一半怎么办?孩子怎么办?父母怎么办……

被追问的人生太过被动,没人喜欢。既然鸡飞狗跳的阶段迟早会来,我们何不早早努力,做好准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