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公正点说,人家改名换姓是那个时代的政策决定的。
在他初中毕业那个年代,往届初中也就是复读初三的学生是参加不了中师中专招生考试的,而那个时代因农村经济及大部分农民的思想相对较落后或部分人本身对读书无多大兴趣的,很多农民子女初中都没读完或者只是小学毕业,甚至只是读过小学,中小学生的辍学率是非常高。那个时代能够初中毕业考中师中专或上高中考大学的人可归结为几类,一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二是父母有工作单位的,三是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父母远光长远的,四是自己深知要改变自身命运农村子弟也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改变的人。李华川就属第三、四种情况吧。
那个时代的招生由于名额有限,有人会因某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导致在应届初中毕业落榜,而那个时代的中师中专毕业生工作是包分配的,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只要录取了中师中专也就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这也是那个时代农民子弟快速改变命的常用手段。
李华川也是读了两三个初三才读成了中专,毕业上班,一步步的通过各种渠道进修,走到现在,至于他占用的现名那是那个本就叫李华川的人可能只是读到了初二,甚至只是上了初一第一学期,就有了学籍,却没读书了。复读初三的周现军同志成绩很好却不能参考,学校就用李华川的学籍让他参考的。
这样的事例不只有他李华川,文峰我所知道的就有文峰小学余江(本名李华君)也就是这种情况,在通江,甚至整个川东北在那个时代都很普遍。
楼主一直纠结人家这个问题,估计你是85后吧。我说这么多不是为了李华川个人,而是希望楼主及其他人不要再纠结人家改名换姓这个问题了,其他问题请大家继续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