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距交通拥堵费还有多远?
据交通部官网消息(7月25日),交通部近日印发《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依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研究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已经实行的城市,适时研究建立必须的配套政策或替代措施。
城里堵车,是最典型的城市病之一。为了治堵,国内很多城市纷纷发招,如限购、摇号、限行、拍卖车牌等,有些城市更是摇号+限行双管齐下,但治堵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此提问交通部部长杨传堂。他当时回应说,还没有研究这一问题,暂时不会出台关于拥堵费的政策。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站在“部长通道”的采访话筒前,杨传堂则给出了“持积极态度”的答案。
纲要总共提出了四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举措,不过最敏感的还是“拥堵费”了。多出一项规定,要我们把钱从包包里面拿出来,尤其是我们感觉并没有犯什么错的情况下,那这个理由一定要是我们能接受的才能痛快。之前是北京冲在最前面,闹得满城风雨,现在交通部直接发了这么一个纲要,势必让感觉“堵”的城市,都会仔细思考一番,这个拥堵费是收还是不收。而咱们大成都,你说堵还是不堵?这拥堵费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5年成都曾重返全国拥堵“十强”
根据2015年8月25日高德发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成都曾重返TOP10榜,高峰拥堵延时指数1.84,高峰平均车速24.91km/h。而《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成都的拥高峰堵延时指数回落到了1.729,全国排名第二十位。
成都人每个月因为拥堵损失500元
去年,成都高峰每出行1个小时,就有27分钟耗费在严重堵车上,成都月平均工资4307(根据各地社保部门最近公布的上年度平均工资),折合到每小时,就是4307/22/8=24元(按每月22个工作日,每日8小时计算),那么因拥堵造成的时间成本就是11元,一天两次出行付出的成本就是20多元,每月多付出近500元。如果考虑到全体出行人群,其总体的时间成本是天量的。
除了我们自己在城市交通中的感觉,数据也说明成都还是挺堵的。但是这个钱,是花在拥堵费上还是浪费在拥堵路上,就跟给现金和刷卡一样。实际体验中,前者会比较痛一点。其他国内城市,早就蠢蠢欲动,就算势在必行可不可以让他们先上,看看成效如何。如果他们给了钱都不堵了,那咱们可以商量下跟上;如果给了钱他们还是堵在路上,咱们就别陪他们玩了,让他们独自懵圈挨骂去。要知道,给钱不是最恼火的,给了钱还是让我堵在路上,才是最恼火的!
--------------------------------------------------------------------
拥堵不是我们中国城市特有的,那这“拥堵费”会是我们独有的么?
国外案例:
新加坡:早在1975年,新加坡就开始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征收“交通拥堵费”,除了公交车辆之外,进入收费区的车辆都要缴3新元的拥堵费。
伦敦:从2003年起开始征收拥堵费,划定收费区域约为20平方公里。周一到周五早7点到晚6点半之间,开车进入地区的司机每天必须缴纳10英镑拥堵费。
斯德哥尔摩:从2005年起,上午6:30到下午6:30,开车的在进城或出城时必须支付10到20瑞典克朗不等的拥堵费。具体金额要根据不同的时段收取,但是每天最多不超过60瑞典克朗。
上面几个案例实施后几乎能缓解20%左右的拥堵,是不是突然觉得交通拥堵费也不那么可恶了。毕竟很多时候耽搁在路上的时间,可比交的拥堵费贵多了。不过,凡是不能一概而论。都是大城市,一样的堵,但是这拥堵费也有失败的案例。
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在2008年,纽约市议会表决通过了在曼哈顿区征收拥堵费的提案,根据提案从早6点到晚6点纽约市曼哈顿区60街以南到华尔街商圈路段加征塞车费,收费标准是轿车每天8美元,卡车每天21美元,而出租车也未能幸免,要多收一美元的附加费,同时,上述路段居民的车库免税优惠被取消了,仅仅8天之后,纽约这一拥堵费计划就挂了,因为不光纽约市民反对,就连州议会也都反对。
国内动向:
深圳:有意对进入东门、华强北等容易发生交通拥挤的重点中心城区的车辆进行收费。2007年,深圳已对交通拥堵的华强北商业区采取提高停车收费的新措施来改善当地交通。
上海:酝酿征收拥堵费的目的,是试图以之取代实行10多年的私家车牌照拍卖制度。这一做法将选择部分市中心区域限制私车在特定时段行驶,从而扩大公交车的路权,提高公交车的速度。在对私车采取“控制使用”原则的同时,上海将采取财政补贴、“月票”“周票”等多样化票制措施,降低市民乘公交车的出行成本。
北京(离拥堵费最近的城市):
2010年北京市就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民意,但一句“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让言论关注重点都集中在了“拥堵费”上面。
2011年北京开始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
2012年与北京有征收拥堵费意愿的城市,都曾经释放出收取拥堵费的信息,试探公众的反映。
2013年9月,北京市环保局公布“北京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其分解任务中提到,北京交通委和环保局将牵头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
2014年,北京环保局近日印发了《全市2014年流动污染源监管工作细则》将联合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低排放区和交通拥堵费政策、燃油排污费和阶梯油价政策等。
2015年12月初,北京政府透露,将试点征收交通拥堵费。此外,相关人士也表示,事关城市拥堵费的关键技术电子车牌技术获得很大突破。
2016年5月北京市交通委进一步答复称:北京市征收交通拥堵收费的“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已初步制定”,“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