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病毒防不胜防备啊
好好好好好
编者按:新闻界对刘亦婷的争议可以说是“马后炮”,而目前四川省南充市南充十中学生冯时,刚刚“敲开哈佛门”就引得流言四起。“哈佛女孩”再度与外界纠葛结缘,记者调查发现——
不足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冯时的遭遇可谓“上天入地”:4月25日,《华西都市报》巴蜀版头条刊登《南充美少女高分敲开哈佛门》,报道了冯时以660分的托福考试成绩赢得了哈佛大学抛来的“绣球”;数天后,四川省南充市的教育界开始传出冯时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有假的流言;又是数天之后,南充市教育局要求冯时写出“被哈佛录取”情况的书面材料。 高考前夕,各高中都在忙着“出口”与“进口”事宜,南充的学校没有例外,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同时,招生竞争的激流也冲撞起来。引导记者介入调查“哈佛女孩”的正是一封发自这样背 景下的——神秘邮件 记者收到的邮件主题是“南充十中的哈佛神话”,根据电子信箱显示的时间,该邮件发送的时间是5月10日晚上10点46分。邮件发送者称他是南充另一所中学的教学负责人,本来希望从南充十中学习培养“哈佛人才”的经验,但经了解,发现冯时“平时的成绩最多是中等”。于是他心生疑惑,针对《南充美少女高分敲开哈佛门》中所述“4月23日下午,冯时从美国驻成都领事馆领取了哈佛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派专人赶赴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打听了情况。 该举报者在邮件中写道:领事馆回答,“大学录取通知书之类从来都是直接邮寄到个人手中,不会经过他们的手,他们对此事毫不知情”。5月11日,记者联系美国驻成都领事馆,领事馆的答复如出一辙。 举报者根据获得的情况,在邮件中指出,“这样看来,这件事是该校一手导演的一出闹剧,目的大概是为了骗取更多的学生到该校就读,以收取高额的学费,而且从目前看来,已经取得相当的效果”。 举报者首先在邮件中交代,南充十中是一所改制的民办学校,号称当地的贵族中学。该举报者表示,他还怀疑《华西都市报》可能“涉足”其中。 于是,5月16日,记者联系了发表该报道的《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他告诉记者,他是在南充“哈佛女孩”的庆祝晚会上完成采访的,出席该庆祝活动的有若干地方领导,可以说是一种—— 政府行为 “那天(4月24日)晚上,南充十中为冯时举行了焰火晚会。因为南充出了第一位考入哈佛的人才,南充市人大、政府、教育局及区里都有领导过来。”汪仁洪觉得那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新闻,而该报道被门户网站转载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报道中“领取通知书”遭遇质疑,汪仁洪称那是采访冯时所得到的信息。同时报道中有“通知上写着:今年有1.8万人报考本校,而本校名额只有650人,针对全球众多考生,我校招生委员会慎重地挑选了品学兼优和综合能力极强的考生,而你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的文字,汪仁洪称那是南充十中的英语教师根据录取通知书上的英文翻译出来的。 汪仁洪给录取通知书拍了数码照片,但是他不能确认现在是否已经被删除;又因其现正在外面采访,因此不能确信是否可以提供给记者。“听说出事了,我也正在调查,也在等着南充市教育局给出结论。”汪仁洪觉得委屈。 随后,记者拨通了南充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蒋洪波的电话。他告诉记者,教育局调查此事已经三四天了,由于冯时正在办理签证,相关材料已经递交到美国驻成都领事馆,事情暂时不能水落石出。 于是记者联系到南充十中校长陈详林,对于“哈佛女孩”风波,他强调,这是有同行犯了“红眼病”:“去年高考,我们学校囊括了区里理科前15名,文科状元也出在南充十中。并且托福考试其实与学校关系不大。” 5月16日晚上7时许,记者辗转找到冯时的电话,刚接通,冯时知道了记者身份后,充满敌意,不过很快她就平静下来,而她的话却让记者倍感震惊:其实我才是—— 真“受害者” “你不知道,现在什么话都有,什么人都知道。说我们一家人造假,说我是‘刘亦婷’的妹妹。”不知不觉中,冯时向记者倾诉起来。她肯定了一件事实,那就是她的确从美国驻成都领事馆领到了“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 “我是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通知书,我真的不能判断真伪,真的不知道通知书的投递方式。”冯时告诉记者,虽然她觉得自己考得不错,但一直低调处理托福考试,关于考试的事是在一次闲聊中泄漏的,而学校的庆祝活动、媒体报道都不是她所能左右的。 关于录取通知书本身的真实性,冯时现在也产生怀疑:“后来才知道上面存在语法错误,但提供翻译的是学校资深的英语教师。我拿到的时候只有巨大的喜悦。” 至于加速流言传播的报道,冯时认为有些出入。其一,报道中“全国共有4名中学生通过托福考试”信息不准确,“通过托福考试”的说法不妥当;其二,汪仁洪并没有面对面地采访过她,“是一名女记者”跟她聊的。 而对于整个事件之所以形成目前轰动的状态,冯时认为是“在大人们中存在一场斗争”造成的:“教育局有两个派系,一个支持我们学校,另一个支持歧视我们学校的学校。他们没有分出胜负,把这个本来很简单就能调查清楚的事搁置起来了。” 对事情反复思量之后,冯时认为事情存在多种可能性:一种是有人(不排除中介机构)企图用哈佛录取通知书来行骗,但现在事情闹大了,所以不敢现身;一种是敌视南充十中的学校暗中捣鬼;一种是南充十中自编自导…… 现在,冯时没有去学校上课,相关材料放在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她在等教育局的调查和签证两个结果。南充十中也在非议中将挂在校门口关于“哈佛女孩”的横幅撤下来了。各方的说辞让整个事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记者目前唯一能下结论的是,19岁的冯时已经能够“复杂”地考虑问题了。
请清空自己IE的缓存。以后出现这种情况后,请记住你点过哪些帖子,并向我们举报。
报:
5月18日
我妖妖花了半天都没找到哈
是个乖乖,表扬
这个帖子我去看的时候没发现病毒。请说明你是怎么判断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