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 日傍晚,民航西南空管局塔台,雷达发现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跑道十几公里外的龙泉柏阖寺上空,有无人机在活动。因事发在航班起降空域,东跑道被迫停航1 小时20 分钟,导致55 个进出港航班延误。这也让无人机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 近日,晚报记者了解到,2014 年前,无人机的主人几乎都是资深科技发烧友,而如今几乎成为了摄影师甚至摄影爱好者的必备品。目前巴中至少有四五十架无人机,然而,无人机的监管,却存在真空。
越来越多的玩家喜欢上了航模、无人机等飞行器 巴中有四五十架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来操控的不载人飞机,通过地面和雷达操作实现飞行。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的特点,可实现高分辨率影像采集,在弥补卫星遥感经常因云层遮蔽获取不到影像缺点的同时,解决了卫星遥感系统重访周期长,应急不及时等问题。无人机系统的运行由飞机平台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由开始界面、航前检查、飞行任务规划、航飞监测、影像拼接等工作流程组成,一般无人机载重十公斤左右。 不久前,巴城资深摄影玩家叶先生购买了无人机,他介绍,巴中目前至少有四五十架无人机,用于摄影或商业。这一数据也得到了巴城另一位无人机资深玩家吕先生的证实,吕先生说,他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由于业务需要,2013 年购买了无人机。 “虽然无人机越来越智能化,但也会出事故,我们一般称为‘炸机’。”叶先生说,前些年,他在光雾山拍摄时,由于当时气温在零下,使用无人机时出现了“炸机”事故。吕先生也称,今年在使用无人机时,被旁边好奇的观众干扰,机器当场滑落,所幸无人机坠落到无人区,才未出现人员受伤等情况。 晚报记者得知,由于种种原因,像这样的“ 炸机”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无人机具有锋利的“机翼”,出现事故时危险性大。
无人机“驾驶证” 大多属于“黑飞” 当无人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时,不少市民纳闷:无人机起飞条件是什么,操作者需要什么资质? 据了解,在没有驾驶资质和未申请空域的情况下,无人机升空属违法行为,若造成重大事故或者严重后果,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叶先生说,他取得了“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便具有飞行资质,“ 购买了无人机后,经过培训取得了该证件,该证是由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下发,上面写明了驾驶员类型和合格证编号以及有效期限等信息。” 吕先生说,一些人网上购买无人机器材后,自己组装就能起飞,并没有取得什么资质,这一情况通常被称为“ 黑飞”,目前,在巴中大多数都属于“黑飞”。
小型航模在飞行时不需要手续 监管存在空白 目前,无人机重量在116 公斤以上归国家民航局管理;重量在7 至116 公斤的由民航局授权AOPA 管理,但驾驶此类无人机必须考取执照;重量在0 至7 公斤的,飞行时在目视范围内的,不需要考照,但如果是超出目视范围的(也就是看屏幕操控,不是看无人机操控),就需要考执照,归AOPA 管理。 2014 年,无人机行业进入持证上岗时代,只有满足以下3 个条件可合法无证飞行:重量低于7 公斤,飞行距离500 米,飞行高度低于120 米。同年,中国民航局发布《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由AOPA 负责下列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一是在视距内运行的空机重量大于7 千克的无人机驾驶员。二是在隔离空域超视距运行的无人机驾驶员。 晚报记者了解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中,有三种情况可以无须证照管理,包括在室内运行的无人机,在视距内运行的微型无人机,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的无人机。而巴城玩家普遍拥用的是7 公斤以下的消费级无人机,多用于户外商业,不在上面三种情况内,存在监管盲区。 飞行无人机究竟应该向哪些部门提出申请? 多大的飞行器就需要申请?需要提前多长时间申请?申请能否获批? 不申请有何处罚? 晚报记者先后咨询了市无线电办公室和市公安局,得到了不在监管范围内的回复。 叶先生介绍,目前一些市民购买无人机后,为了让责任降到最低,主动购买了保险,保险费用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但购买保险只算玩家的自律,还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严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