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岳县大力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立足本县实际,在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领域对接“互联网+”,明确以“互联网+”为创新驱动,奋力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助推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升级。
“互联网+法律服务” 畅通绿色维权通道
安岳县以“互联网+”为连接点,积极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和互通融合。
该县依托县、乡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将受援人咨询、申请及相关材料及时录入网络系统,快速审查、高效完成批准和指派程序。依托“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选派业务素质高、服务态度好的律师承担来电咨询工作,实现“12348”法律服务热线优质、高效运转。依托司法行政门户网站,开设法律援助专栏,公布法律援助相关信息、办理流程及监督投诉电话,及时解答网上咨询,实时受理法律援助申请,使当事人足不出户也可享受免费法律服务。
截至今年6月底,法律服务各类平台累计为全县公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592人次,法律援助3136人次。
“互联网+社区矫正” 强化特殊人群监管
安岳县利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特殊人群管理从实体平台向“互联网+”延伸。
依托电子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数据化管理。一方面,通过系统平台完成接收、建档、录入、审批、监管、解矫等流程,使繁杂的工作即时生成数据。另一方面,利用平台的手机短信发送功能,直接将相关规定、法律知识、组织公益劳动和学习教育通知等信息发送到社区服刑人员的手机上,有效降低管理工作量,提高监管效率。
依托GPS手机定位,实现监管实况化。利用系统平台和GPS手机定位对矫正对象实施实时定位、跟踪管理、历史轨迹查询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功能。矫正对象一旦出现越界、关机、人机分离、停留超时等违规行为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和自动备案,通知矫正管理者及时确定矫正对象当前位置和活动轨迹,且可在系统上查看相关信息,为依法作出处理提供证据。
融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管控全覆盖。将社区矫正信息平台与网格管理监管中心对接,完成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矫正网格体系的整合。组建了由司法所干警、派出所民警、村(社区)干部、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刑人员近亲属构成的网格队伍,负责监管、帮扶本乡镇(街道)责任网格内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和GPS手机定位的对接有效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由单一的“人防”向“人防”加“技防”双保险的转变。
今年以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和各司法所共登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核查15336人次。全县639名在矫人员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监管,查处并警告41人次(因违规手机定位规定被警告15人次),收监10人,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和虚管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矫正质量。
“互联网+人民调解” 筑牢“第一道防线”
安岳县发挥“大调解”系统平台优势,实现排查大网格、信息大融合、调解大联动。
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台账。按照“守土有责”的原则,推行定人、定岗、定区域的网格化排查,第一时间收集群众申报的矛盾纠纷信息,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及时对收集的信息分类梳理,强化预警预防,实时开展矛盾纠纷风险评估,加强矛盾纠纷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分析,派遣合适的调解员及时调解处置,并对矛盾纠纷处置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过程监控、评查回访,实现群众矛盾纠纷申报、化解、结案三个“及时”。
完善人民调解员人才库。实施高质量调解员储备,推动人民调解员专业化、规范化。依托全县22个直管司法所,按照管辖区域划分职责,逐一对各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员的姓名、学历、地址、联系电话、擅长调解项目、所属调委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电子档案录入。目前,全县有调解组织共1132个,人民调解员5237个。上半年来,全县共受理并调处矛盾纠纷3026件,成功率达99%以上,录入大调解系统1890件。
“互联网+普法宣传” 深层次覆盖法治宣传教育
安岳县借助网络新兴媒体,传递法治资讯,阐释法律知识,解读社会热点。
该县开拓普法宣传新途径,将创作法治微电影、快板、小品、诗歌等法治文艺节目,通过 “双微”平台等多种新媒体途径向群众展播。同时,通过县普法网,与省市司法行政网站集群和县政府网站友情链接,设置普法大厅、基层工作、政务公开、新闻中心等10大板块。安排专人管理维护网站,及时准确发布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网友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在线解答,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自选式法治宣传服务。
上半年,官方微博“安岳司法在线”发布微博225条,总阅读量达50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安岳司法行政”推送信息42条。“安岳县普法网”自7月1日正式开通试运行以来,共发布各类信息120篇,图片100余张,专题视频3期。网站日均点击量近千人次,其中专题视频展播区日均点击量近百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