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2538457156@qq.c

解读文化地标的临邛城西北角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4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6-8-4 18:47
蒲江人和邛崃人“争”魏了翁是好现象,如果都不“争”了,岂不成为第二个邛崃的严君平下场—连严君平的出 ...

争也要有理有据,呵呵,学术上要严谨:lol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8-4 18:37
邛崃在宋以前,并无书院。自从魏了翁筑室于邛西白鹤山,宋理宗重视他的才学和道德,亲笔提写“鹤山书院” ...

首先,笔者采信的是“张永春说”。根据你提供的“资料说”,也应采信。但在两说不同时,则应两说并存,让读者研判,这是我对历史的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8-3 20:45
因慕魏了翁之名,全国仿建的鹤山书院甚多,邛崃的鹤山书院应该应属于仿建,魏了翁先生·首创的鹤山书院应该 ...

补充一点:据唐文栋说:1984年,当邛崃一中拆除考棚,修建教学楼时,云吟山牌匾现身,保存完整。时在该校读书的唐文栋见证了:魏朗、杨玉光、王世康先生闻讯赶到现场时的情景……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山书院创建在蒲江史实,有当事人魏了翁先生的自述,不是考证出来的,后人还比他清楚?;P
魏了翁先生的云吟山书法,写的太好了,各地都有翻刻,我好像在乐山或者夹江看到过,在崖壁上,邛崃有不奇怪。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了翁给父亲撵地,结果撵了一个白鹤书院的地基。在魏了翁的《赠王彦正》中,记述了这段过程,其中的长秋山的地名,现在蒲江仍然在使用。

210458tvtk9vgrnttjaivi.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210604wh0z0ultahltrlza.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210628pok224ua5461388a.jpg

发表于 2016-8-4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山书院于第二年即嘉定三年(1210)春建成,正值准备参加秋试的邛州学子没有讲习之所,于是魏了翁把他们作为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召来鹤山书院授业。由春至秋,经书院学习半年后,这批学生参加类省试,考中者"自首选而下拔,十而得八,书室俄空焉,人竞传为美谈",(同上卷四十一,《书鹤山书院始末》)。其中包括考取第一即"类元"的王万里。”
     ——邛州学子是蒲江鹤山书院的第一批学生。      

    鹤山书院,位于四川蒲江。宋开禧后魏了翁建于城北白鹤山下,读书讲学于此。宋理宗赐御书“鹤山书院”额。历久倾废。明成化七年(1471)知县邵有良重建。正德十二年(1517)御史卢雍重修。明末毁。清雍正四年(1726)知县陈昆琇重建。乾隆五十三年(1788)知县纪曾荫重修。嘉庆时知县黄郁章、魏守诚等相继增置学田850余亩以作院产,供师生束修膏火。清末改为高等小学堂。旧址今为蒲江中学。

四川邛崃鹤山书院     明正德十三年(1518)巡抚卢雍,知州吴祥建魏了翁祠于城西善政街,题额"鹤山书院"。杨廷仪为此作《鹤山书院碑记》。讲堂东名"崇政",西名"企贤"。嘉靖九年(1530)重修,安磐为之作《重修鹤山书院碑记》。后为巡司行馆,书院移至城西土司寓。万历三十三 年(1604)知州牛大纬重修,将书院行馆合而为一,扩大规模,可容500余人。提学官署和试院均设于此,牛大纬亲自作《重建魏鹤山书院并增置校士馆记》。     清康熙三十年(1691)知州戚延裔重建。乾隆二十二年,知州段以清建府治南,将书院与试院分而为二。四十二年(1777)知州叶体仁重修并拨学田以增膏火。光绪二十九年(19 03)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4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了翁在嘉州  2014-12-14 15:04 星期日
    留名于嘉州并列传于二十四史的地方官,在南宋,有理学家魏了翁(《宋史·儒林传》)。魏了翁,字华父,四川蒲江人,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第三名。开禧元年(1205年)供职于京都时,满怀抱国之志的他上书皇帝,建议朝廷因战备不足,暂缓对蒙古用兵。不料被御史徐楠以“对策狂妄”的罪名,贬为秘书省正字,第二年又改任校书郎。魏了翁便以父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四川尽孝,被放到嘉定府知府任上。开禧二年(1206年)魏了翁出知嘉定府,知府任上不过半年。后人记其出守州府“化善俗为治”而“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而其留传后世的诗词文章书法更是可圈可点。其文章,以《璧津楼记》最为著名。那时,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之汇,跨城墙建有一座高楼,名璧津楼。楼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游仲鸿知嘉定府时,楼取名源于三江汇流处的璧玉津。“津”者,渡口,最早载于晋人左思《蜀都赋》中,文云:“东越玉津”。《水经注》解释道:“江水又东至南安为璧玉津,故左思云东越玉津也。”因楼在此古渡璧玉津旁,故得此美名。璧津楼在魏了翁离开嘉州三十年后又由游仲鸿之子游景仁重建,并成为宋代嘉州五大名楼之一。魏了翁为楼书额,并作《璧津楼记》一文。记中谈到,楼初为嘉定府知府游仲鸿建,提刑陈谦命名。记中感叹道:“吾之为斯楼也,匪以为宴娱之供,每一登临,忧感交集,盖未尝有一忻焉。”大有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味。其诗词,最可称道者,是作于璧津楼上的《水调歌头》:“檥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凌云山色,似为行客苦伤怀。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 山猿鹤,江鸥鹭,亦相猜。滔滔日夜东注,全璧几人回。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信屈四时耳,寒暑往还来。”自注道“张太傅方送别璧津楼再赋即席和韵”,乃送别词一首。又有同时期作于凌云山上的另一首《水调歌头》:“千古峨眉月,照我别离杯。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山中人,灶间婢,亦惊猜。江头新涨催发,欲去重徘徊。世事丝丝满鬓,岁月匆匆上面,渴梦肺生埃。酒罢听客去,公亦赋归来。”自注“过凌云和张太傅方”,再抒送别之情。至于《题则堂诗》则记下了当时峨眉县符溪有一座藏书楼,主人是晚号符溪子的薛绂。魏了翁又有诗云“峨岭秋寒千古意,符溪春暖百卷诗”,故此“则堂”书楼算得上嘉州为数不多的私家图书馆了。其书法,魏了翁善大字隶书。在夹江县为名医皇甫坦故居隶书“家庆楼”、为云吟山隶书“云呤山”三大字等。为峨眉山老宝楼题“峨峰真境”匾额。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乐山县志》有一条与魏了翁有关的重要文献,其卷五载:“三峨山,分张两翼,矗立如大旗,黛色青葱,异常高秀。魏鹤山曰‘峨眉天下秀’当指此山而言。”魏鹤山即魏了翁,意为魏了翁以“峨眉天下秀”评价三峨山(今称美女峰)。若此记载不误,则最早提出“峨眉天下秀”的是魏了翁,其时间则已早到南宋去了。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5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了翁蒲江鹤山书院原址小考[color=rgb(153,153,153) !important] [[color=rgb(153,153,153) !important]复制链接]

魏了翁蒲江鹤山书院原址小考
陈学林

魏了翁《鹤山文钞》十一卷有《书鹤山书院始末》,其文云:“ 开禧二年秋八月,临邛魏了翁请郡西还。既又三辞聘召,遂得迁延岁月,邱园之乐者累年。先庐枕山,与古白鹤岗阜属连。山之巅,则修竹缘坡,循坡而上,草木胶葛;又上焉,则荆棘之所于也。有烽燧故基,相传为李唐时西南夷数大入,是为望敌之所。盖居一县之最高峰,故县人亦罕至其地。一日,与家人穷阝齐颇变,面前隈支一峰,欲即之而不得。则除剪其荆棘,蒙犯虺蜴,聚足而上,则其地平袤,衡广二百尺,纵数里。无复侧峻凹凸,殆天閟而地藏者。隈支中峰,复屹立其前,如有巨人端士色授面承欤?遂卜室贮书其上,与朋友共焉。会居心制,未即功。”
纵观《始末》,我认为了翁先生创办的鹤山书院原址应该在与其父墓地相连的白鹤岗阜。
那么,魏了翁的父亲的墓地又在哪里呢?
据魏了翁的《赠王彦正》记载:“嘉定二年,余以心制里居。宅兆未卜。闻资中王直夫雅善青囊之术,即具书币致之。居三日,余表兄高南叔拉与登隈支山,过蟠鳌镇,历马鞍山。未至山数里,直夫顿足而言曰;‘由长秋山而下,干冈数里,其下当有坤申朝甲乙出之水,子之先君子其当葬此乎,’下而卜之,果如所云。遂为今长宁阡。”
因此,我们不难知道魏了翁的父亲的墓地是在长宁阡。
但是,白鹤岗阜、长宁阡又在哪里呢?
从资中风水家王直夫与魏了翁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王直夫道“子未有室,居子之先庐,被山带江,其上有山,与马鞍之朝向若相似,然隈支为巽己峰,实当其前,傥知之乎?”原来,白鹤书院旧址的西北方向有一隈支山,这与魏了翁的《书鹤山书院始末》里所叙述的,“面前隈支一峰”与“隈支中峰,复屹立其前,如有巨人端士色授面承欤?”,完全记载一致。
由此,我们基本清楚了魏了翁的鹤山书院原址应该在其父亲的墓地长宁阡之上,隈支山之下的白鹤岗阜。魏了翁是这样描叙其地形的,“其地平袤,衡广二百尺,纵数里。无复侧峻凹凸,殆天閟而地藏者”。
如果,我们能够弄清楚长宁阡与隈支山在哪里,鹤山书院的原址就可以大体确定下来。
魏了翁有一诗《自长宁阡过灵泉兄墓势黄经从隈支以归》,“晨策犯层巅,危如峭壁缘。溪明人在地,路绝马行天。松倚露云立,稻依霜雨眠。不知岁年晚,抚事亦悠然。”此诗里的灵泉兄是其同产长兄高载(字东叔)。高载知灵泉县(今成都龙泉)时,“会以母丧,自伤不得侍养,曰:‘吾何以生为也!’哀毁而卒。”魏了翁尚有《蟠鳌孙通直挽诗》,“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泽车款段马,古锦小奚奴。老树檠苍干,修庭拥碧梧。发潜无巨笔,斜月照龟趺。”叶适《水心文集》卷七有《魏华甫鹤山书院》诗云:“苍崖有顶我为庐,日君月妃崖下趋”。可惜,我们从这些诗中发现不了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我们还是回到了翁先生的《书鹤山书院始末》去发现蛛丝马迹吧!
该文中有两个特殊的线索。
其一:书院附近“有烽燧故基,相传为李唐时西南夷数大入,是为望敌之所。”如果,今天我们能够发现这一遗址,问题将迎刃而解。
其二,隈支山系“盖居一县之最高峰,故县人亦罕至其地。” 1996年在鹤山镇蒲砚村进行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明朝奉直大夫孙礼的墓志铭,中有“改葬芝山”,“芝山”即“隈支山”。“芝山”今名“玉芝山”,山顶在鹤山镇的樱桃村,山顶海拔1004.3米,为县境内最高峰。由此,我县史学老先生龙腾认为,“魏了翁鹤山书院所在地确实应该在今天鹤山镇的樱桃村玉芝山。”
确实,隈支山应该是今天蒲江鹤山镇的樱桃村玉芝山,但是如果就说隈支山就是鹤山书院原址,恐怕与记载不甚相符。不过,我们从龙腾老师的考证中,大致发现了鹤山书院原址应该是在今天蒲江鹤山镇的樱桃村玉芝山下的一比较开阔之地。我们寄希望于李唐烽燧故基的发掘,以此了进一步落实鹤山书院原址。
明成化七年(1471),蒲江邑令邵有良重修鹤山书院于县城北一里处,为今蒲江中学校址内,其书院地址已与原址相去甚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很有意义的讨论!不仅让笔者,而且包括读者在内,都受到了很好的教益。
       笔者《解读文化地标的临邛城西北角》一文,主旨是想表达临邛城西北角的文化渊源和内涵,撰写此文时抄近路采信了张永春先生的《邛州的“书院”》中鹤山书院的说法。因我相信张先生在考述邛州书院的起源和演变时,是对所接触的史料进行过研究的。但在遴选史料时,也许是站在某个角度来考虑的。
       有关白鹤书院的提法,我负有采信和整理的责任,但不等于说我有资格并会否定张先生的观点。因为学术上是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而所有作者在撰写有关作品时,既有个人的见解,也有个人对所接触材料的取舍权利。
       但是笔者今后若有相关白鹤书院的新作时,会同时采用已知的不同说法,因为不如此,有些文章的主题便无法切入!

发表于 2016-8-6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蒲江鹤山书院有无“云吟山”题字?

发表于 2016-8-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文管所那个“云吟山”还在不?可否拍照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2 发表于 2016-8-6 09:26
不知文管所那个“云吟山”还在不?可否拍照看看?

这是唐文栋在该校读书时所见的情景,而且是他跑去报告的魏朗老师,如今三十二年过去了,不知那个云吟山牌匾是否还在现今邛崃市文管局内,请问他们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2 发表于 2016-8-6 09:25
不知蒲江鹤山书院有无“云吟山”题字?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lol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