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采访组来到营山县探访老红军王定国老屋后的山洞
在川东的革命潮流中,受进步人士的影响,少年王定国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她剪了长发,放开了裹脚布,踏上了翻身闹革命的道路。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成立了营山县苏维埃政府,王定国在其中担任内务委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年初,王定国被派往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1935年,爱唱爱跳的王定国被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踏上了长征路。 “我没有见过王定国,但是她剪长发闹革命的故事,我小时候就听父亲和邻居们讲过多次。”今年76岁的李名孝是王定国的邻居,两家房子挨在一起,说起王定国,他感到很骄傲,“一个穷女子走上革命道路,还走过长征,太不容易了,她是我们村的骄傲。” 长征路上,王定国熬过了饥饿,躲过了敌人的子弹,走过了随时可能吞噬人生命的草地。1936年,在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时,在雪山顶上,她的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那里。 百岁高龄 情系家乡 新中国成立后,王定国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离休后王定国继续奉献于现代化建设事业。她参与发起的“中国老年文物研究会”,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是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并倡导成立了“山海关长城研究会”,促进了对长城的宣传、保护。她还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王定国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4月,她游览了营山县城和西月湖公园,找寻记忆中的老县城和当年工作过的苏维埃政府旧址。 “2010年的时候,王定国回到家乡营山,不仅为‘红军解放营山纪念碑’揭碑,还为安化小学捐资2万元,用于帮助贫困学生。”李远强说,当时爬山村村道公路没有修通,道路不好走,身体不便的王定国没能回到老房子看看,她的儿子还专门给她拍了老房子的照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3年7月20日,爬山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王定国得知情况后,十分牵挂。当年8月20日,王定国委派儿子谢亚旭,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王定国公益慈善专项基金捐赠的30万元交到安化乡党委书记敖红蔚手中。 2016年元旦,营山电视台工作人员专程赶赴北京看望王定国老人。在营山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中,记者看到,尽管年事已高,老人依然坚持亲自迎接家乡的客人,慈祥的面容、亲切的话语,让前去看望的人感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