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江县召开红色文物保护项目规划研讨座谈会。晚报记者获悉,近年来,通江县相继修缮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和空山战役纪念园,开辟了红色旅游特色线路,目前正在对毛浴古镇进行打造。
毛浴古镇城墙上的红军石刻标语 有221 处红色文物 是全省留存最多的县 截至2013 年底,通过全国文物普查认定,通江县域内49个乡镇共分布着859 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类61处,古墓葬类332 处,古建筑类70 处,石窟寺及石刻类147 处,红色文物221 处,其他类文物28 处。 “县内的红色文物主要包括红军标语、战壕、建筑物和烈士墓,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县内的红色文物特色很鲜明。”通江县文物局局长龚道勇介绍,因红四方面军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红色印记,通江县成了全省红军文物留存最多的县。 红色文物与旅游结合 形成3 处成熟景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同时让县域内的红色文化遗存“活”出精彩,近年来,通江县相继开辟了红色旅游特色线路,此外,县内的红军石刻标语群也成了全国三十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对红色文物的保护和修缮也为了促进县内红色旅游的发展。”龚道勇说,先后修缮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空山战役纪念馆,这3 处已被打造成了成熟的旅游景点,目前正在对毛浴古镇进行打造和布展,使之成为红色旅游特色线路上的第四个成熟旅游景点。 40%红色建筑属私人所有 不能对其进行维修保护 2015 年,通江县新场乡境内发生了一起红军时期的医院被拆除的事情,因年代久远,这所曾用作战地医院的建筑物已不能满足村民的居住需求,为改善居住条件,村民将建筑物拆除并在原址上建起了砖瓦房。 2016 年2 月,通江县文物局工作人员接到反映后赶到现场,与屋主人进行协商,使得该战地医院部分建筑保留了下来。 “目前,全县还有40%红军时期的重要建筑属私人所有。”龚道勇说,“这些文物产权私有化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能及时对文物进行维修和保护,而这也可能导致这些文物被破坏甚至消失。” 收回产权加强保护 建专人管理的村社文化室 龚道勇介绍,通过争取文物保护项目资金,将更多未纳入国保范围内的文物进行重点保护。“这可解决红色文物的产权问题,把革命遗址、旧址的产权收回国有,加强对其保护和修缮,让这些红色文物能传承下去。此外,把处于农村边缘地区的红色文物收回后,将计划建立有专人管理的村社文化室。”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王小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