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官方资料显示,试验车高4.8米。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规定一般道路限界高度为4.5米,同时主干道上桥下限高4.2米的警告牌也很常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应用“巴铁”,遍布城市的天桥和立交桥面临大规模的改迁工作。许多路段架空线路、管道、灯杆、指路牌和摄像头的位置也需要增高。这违背了设计本身以低成本提高运力的初衷。
以北京城市交通为例,阜成门桥限高4米,而西直门桥限高为4.5米。南二环从左安门桥开始直至菜户营桥,桥下双向的限高均为4米。可见“巴铁”在目前城市内行驶可谓“寸步难行”。
根据“巴铁”设计,下层镂空部分可以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对隧道限高的规定标准是:二级以上公路隧道净高在5米,二级以下是4.5米;按车辆类型分,小客车最低限高为3.5米。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张建武教授称这样的高度,“可能会给开车的人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这不是张建武一个人的担忧,比起承重、电力等问题,交通工程师顾啸涛心中最大的疑问也是,只有2.1米的高度,小汽车敢不敢从下面驶过?
根据“巴铁”设计,其电机位于车体两侧,采用类似有轨电车的供电方式,那么供电的触轨与承重的钢轨安装在一起,这和有轨电车设置在道路中间的供电触轨并不一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经得起考验? 在交通并不畅通情况下,如果“巴铁”发生起火等事故,下方行驶车辆被困在这个半封闭空间内,极容易引起灾难性后果。
“巴铁”设计载客1200人,以每个人加行李重75公斤计算,再加上钢制车体本身重量,巴铁载客运营时总的最大重量超过100吨,是目前许多道路无法承受的。根据深圳市道路建设设计标准,深圳市所有道路最大承重重量为50吨,“巴铁”满载重量远远超标。
“巴铁”下方的行驶车辆无法查看路侧和前方的道路交通标志,这是目前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巴铁”下方安装显示屏幕,这对本已捉襟见肘的下方空间是个巨大挑战,同时还需要让处于不同位置的车辆看到不同的道路标志信息,这个技术问题暂时还没有得到解答。 另一方面,在交叉路口,“巴铁”与小车的行驶方向不一致怎么办?小车在大车肚子底下是没有办法改变行驶方向的,甚至连变换车道都成为了一件相当危险的事。
据每日财经网(博客,微博)报道,“巴铁一号”设计师仅有小学文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