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36|评论: 1

剑门姜维祠内容的策划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4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剑门姜维祠内容的策划方案

  (建议)

  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剑阁县决定在钵盂寺原址修复蜀国大将军姜维的祠堂,现就祠堂的内容提出一个策划方案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一、姜维祠的策划立意:

  1、祠堂定性:前祠后墓,属墓祠:姜维生、死均未在剑阁,不属宗祠,应为名人祠;为蜀国而死,站在四川的角度,属英烈祠;供奉姜维一人,属于专祠。

  2、主题:展现出“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的精神,激励后人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艰苦奋斗、矢志不渝。

  3、表现手法:泥塑造像为主,辅之以壁画或浅浮雕图案为背景衬托。

  4、艺术风格:以写实手法进行创作,切忌搞为僵死的神像。

  5、内容依据:以正史记载为准,标明其严肃性与真实性;参照野史和演义,增加其通俗性和趣味性。

  6、观赏效果:通过7组雕塑,展现出姜维的生平与重大历史事件;以“小中见大”的手法表现三国后期的军争形势和剑门关的地位、意义及治关、守关的军事、政治思想;特别是要以姜维在成都兵变中“披开大胆,捧出丹心”的形象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量,营造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气氛,再现出“孤掌擎天奇计难回天气数,一心为蜀英风永驻蜀山河”的悲壮场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二、祠堂的名称及大门对联

  古代多以封号为其祠名如:“桓候祠”(张飞)、“武侯祠”(孔明)、“伏波祠”(马援)、武穆祠(岳飞)……故,

  1、可以用姜维封“平襄侯”的爵位为题:“平襄侯祠”;

  2、以其精神为号。如:“衔忠祠”(语出:清人庄学和《剑阁姜平襄候祠二首》中“此日衔忠依北地,当年受略负南阳。”);

  3、沿用旧名。忠勤祠

  4、对联应该用:“雄关高阁壮英风披开大胆捧出丹心,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三、正殿造像:

  依据先贤、烈士祠堂的格局与习俗,或以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姜维时年34岁)“十二月,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平襄侯。”(《三国志》),或以延熙十九年,即256年正月(时年55岁)费祎去世后,姜维摆脱羁绊,受大将军职,的精神面貌和符印、节盖来造型。

  正殿上方的匾额可用“志继洪轨”四字。(语出常璩的《华阳国志》“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意思是:姜维立志继承诸葛亮所规划的伟大宏图。

  堂挂帷幕,一如军帐。姜维全身甲胄,外罩战袍,头戴帅盔,腰悬宝剑,足登武靴,左右排列兵器执事并黄龙枪,背后左右分别设符节与印台。前面置大案一张。左右则依据《三国志》中,“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姜维传》);“魏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卫将军姜维率(张)疑等因之出垄西”(《张疑传》);“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谴右车骑将军廖化诣汉中,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平关以为诸外助。”(《姜维传》)可以张疑、廖化、张翼、董厥四将,身着戎装作为陪祠。

  门前以木刻对联“志在中原费尽平生胆智,神栖剑阁永昭千秋英灵”为装饰。

  四、两侧厢房设计

  1、姜维平生的六大事件:

  姜维在魏国基本没有作为。投奔诸葛亮,进入蜀国集团后才真正走向历史台前。发挥重要作用是在孔明去世以后。他一生的重要事件以刘禅投降邓艾为界线,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拜师武侯、镇守剑阁、九伐中原;第二部分是诈降钟会、诛杀邓艾、实施“日月幽而复明之计”不成,最后被披开大胆。

  2、右厢房的造像

  按照中国传统“右先左后”“右高左低”的习俗,右厢房应该安排第一部分的内容,具体为三组造像:

  第一组:拜师武侯。(右边第一间)

  背景:诸葛亮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三城。

  塑像:孔明羽扇纶巾、走下四轮车辇,搀扶起时年27岁、全身戎装、归降拜倒的小将姜维。

  意义:这是姜维真正走上历史舞台的开始。

  第二组:镇守剑阁(右厢房中间)

  背景:远处成都长乐宫中,黄皓正在与后主耳语,作谗言告姜维状;谯周手捧《仇国论》正在告诉后主:“极武黩征,不幸遇难,虽有智者,不能谋之矣!”;近处三军儿郎正在收割粮食,演练军阵。

  塑像:姜维登高望远,手持“敛兵聚谷”策,正在布置战阵。(或持令旗操演军士。)

  意义:公元258年,因应谯周《仇国论》和改变王平用兵旧法等,姜维制定了“敛兵聚谷”策略,固守汉中以南。262年,得罪黄皓,从此不敢回成都。镇守剑阁,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外求御敌于国门,内求避祸于无形。是为姜维“镇守剑阁”的原因。

  第三组:九伐中原(右厢房第三间)

  背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北向开进。其中坐蠹旗、认军旗上有:张疑、王平、廖化、张翼、董厥、夏侯霸等的字号。

  塑像:姜维身着戎装、披斗篷、持宝剑、北向指挥。

  意义:号称的“九伐中原”其实一共是11次。最重要的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是:张疑战死疆场;夏侯霸归降成为了姜维后期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以此表现出姜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明第二”行为。

  3、左厢房的造像

  这里主要反映刘禅投降后姜维的“日月幽而复明”的大胆决策与“披开大胆、碰出丹心”的壮烈英风。

  第一组:假意投降(左厢房第一间)

  背景:远处为邓艾、邓忠父子从摩天岭裹毡偷度阴平关;诸葛瞻父子死战绵竹关和刘禅在黄皓、谯周等人的伴随下,跪降邓艾,大队人马进入成都;(上述为小图)

  近处,剑阁军帐内外,将士们,刀剑斫石,大放悲嚎。

  塑像:姜维着紧身便服拜见钟会、钟会面带笑容,折箭为誓,与姜维结为金兰之好。可另配二魏将做拔刀不满姜维状。

  意义:此时,姜维诣在借钟会杀邓艾,以实施其计谋;钟会亦想借姜维收取全蜀,杀邓艾,断蜀道自立为王。魏军一般将士不明其中奥妙,已暗伏下成都兵变的苗头。

  第二组:诛杀邓艾(左厢房第三间)

  背景:绵竹关外,诸葛瞻父子坟墓遥遥可见。官道上有军士押着装有邓艾父子的囚车在赶路,后面卫瓘带追兵急速赶来;剑阁孤玉山“征西大将军邓公讳艾之墓”

  塑像:钟会会坐榻上,姜维站着,面带笑容正在与之耳语,右手以掌代刀,做出一“杀”的暗示,钟会闭目微笑。

  意义:姜维平生的败仗基本上都是在与邓艾对垒之中。杀邓艾,扫清障碍,是实施其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利用“二士争功”,以达目的是姜维的一着高棋。

  第三组:大胆丹心(左厢房中间)

  背景:远处,司马昭重兵压境;钟会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并在宫中挖坑欲以活埋威逼众将;中、近处,护军胡烈之弟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

  塑像:姜维身负重伤,胸腹洞开,鲜血淋漓,怒目圆睁,双手按剑,依墙而立。

  意义:姜维见时机已到,便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然而,姜维高估了钟会的决心和能力,在钟会的优柔寡断中,事先的秘密筹划被泄露,引发了魏军将士的哗变,钟会被乱军斩杀。姜维看着怒火冲天的魏军将士蜂涌而来,长叹一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从容拔剑,自刎而死。史书上特意地缀了这样一句:姜维“死时见剖,胆大如斗”。

  此处设置应是祠中主题所在,一定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五、后殿的安排

  一般按照墓祠的规矩,这里应该地位最高之所在。现考虑两种方案以供选择:

  第一:慈望阁

  供奉对象:姜母

  背景:姜维端坐帐中,在灯下手持当归,阅读孔明所传兵书。

  塑像:姜母独坐草堂,手捧装着远志的锦囊,布衣荆钗、双目内陷,微微张口、遥望远方。

  门上对联:以道事君怀远志,不遑将母忆当归。或者:当归不归,陇上青草游子心;可死无死,锦江波鉴老臣心。

  意义:姜维事母最孝,在西县的转移中与母相失。母寄当归盼其回家。然而,姜维以国家利益为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使其慈母望儿成空。把家庭的悲剧与国家的破灭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姜维祠的悲剧色彩,增加游人凭吊的感慨。

  第二:遗恨堂(或授略堂)

  供奉对象:诸葛亮

  背景:秋风五丈原,星空下,营垒森严。

  塑像:孔明斜卧榻前,正将兵书战策授与姜维。姜维壮怀激烈,跪在面前,接受遗命。

  对联:壮志未能吞司马,大业无惭继卧龙

  意义:“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是孔明的一贯主张。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标明了诸葛亮的未完遗愿。姜维同样是,北伐不成、国破家亡、遗恨千古。以此为题可与前边塑像的历史连成一体,也照顾到了诸葛亮在剑阁的影响。更加强化蜀国两代老臣的悲壮,具有激励后人奋起的作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7-2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修建“人工遗迹”来收纳钱财,不时兴喽…
还不如,给你们县长书记修个‘祠堂’,光收取记者媒体的门票过路费……就…可以发一笔横财!

[发帖际遇]: 益周猫获得本周补贴小米椒6个.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