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动会脚步日近。和8年前相比,中国人对于这届奥运会要沉着得多。这部分源于国人对于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去魅化解读,部分源于这个时代无法给里约奥运会加注过多美好的注解。一届更真实、但同时可能更远离本质的奥运会正在降临。 从申办成功开始,里约奥运会似乎就一直处于失控的悬崖边缘。自2007年5月启动申办至开幕前夕,巴西在7年内已迭经三任总统更替。 为里约热内卢赢得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前总统卢拉卸任后因巴西石油公司腐败案遭遇反腐调查,被迫于近日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请愿书;继任总统罗塞夫被控违反财政法律、在巴西石油公司腐败案调查上不作为等,被临时停职等待参议院就弹劾案进行最终表决;代理总统特梅尔则需要面临其领导的巴西民主运动党与罗塞夫领导的劳工党决裂的考验。 处于政治动荡期的巴西能否担当好东道主之责,令外界担心。而里约奥运村混乱的工程设施和秩序管理,似乎已经开始印证外界的担心。 国际奥委会同样面临着信任危机。国际田联和国际足联今年爆发的腐败丑闻,也让国际奥委会失去了光环笼罩。近年来多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身陷腐败丑闻的事实,表明国际奥委会也非一片净土。尽管国际奥委会前所未有地公布了反腐败热线,加大了对于“基因兴奋剂”的打击力度,禁止超过100名俄罗斯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但仍然不能避免批评。 有舆论认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允许俄罗斯清白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是将他与普京的私人友情置于体育“纯洁性”之上。而里约奥组委组织工作的混乱,也让外界对于国际奥委会当初选择里约热内卢充满质疑。 让人充满疑虑的里约奥运会,似乎证实了一项关于专项研究的成果,即“赢家诅咒”:奥运会主办者总是过高估计举办带来的经济收益和国家形象收益,而事实上,对于多数国家的多数城市来说,这个预期收益通常无法实现。另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是“后奥运效应”,即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城市和国家通常会陷入停滞,除非经济韧性强大的主办方。这个能够在巴塞罗那、雅典等奥运会得到部分验证的理论,进一步给里约奥运会蒙上了阴影。 实际上,奥运会的盛衰,从来反映的都是时代的盛衰。抛开似是而非的理论,从遭受质疑的里约奥运会中,同样可以发现当今时代凿刻的明显痕迹。 一个时代印记是全球主义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一定程度上,现代奥运会可以视作全球主义的先声。它模糊现实的地缘博弈和族群差异,提供临时性的和平竞争场景,以体育精神维系共同认知。但是,孤立主义的兴起正在撞击奥运会这一最可贵的价值核心。英国脱欧、特朗普现象等等,只是在非体育层面展示孤立主义的威力,这种威力的脉冲同样会对奥运会形成冲击,降低人们对于奥运会核心价值的期待。里约奥运会可谓有点“生不逢时”。 另一个时代印记是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冲击。里约奥运会申办于金融危机即将发作时,彼时巴西经济的“金砖”成色十足,而到9年后开幕时,巴西正饱受资本流出和大宗商品低迷的困扰,今年一季度巴西GDP同比负增长5.42%,通涨一度高达两位数。经济衰退将后发国家的治理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凸现了出来。 尽管奥运会已经失去了过去曾经有过的“神性”,但大概很少有人期待一届不成功的、陷入“赢家诅咒”的奥运会。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奥运会既是古代文明的传承者,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见证者。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全面接驳国际社会的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是中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的时刻。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没有文化上的异质感,它既具有体育精神的张扬唤醒的“广场效应”,同时也是中国改开时代以来进步的具体呈现。 即使文化的、政治的附加值不在,只剩下简单的竞技,里约奥运会也值得期待,它是一次值得的精神寄托。更何况,人们需要奥运精神这样一个梦想,即使它与现实格格不入。奥运会能让世人留存自豪或惋惜的刹那,想起个体与群体的连接,那个时刻无比真实。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