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考啰开考啰……”一群身着华丽秀才服饰的“考生”(游客)在考官的引领下,整整齐齐步入考场,盛气凌人的主考大人率领手持武器威风凛凛的兵卒浩浩荡荡守卫在考场,考场神圣戒备森严,这就是阆中清代四川贡院“秀才赶考”的场景再现。
四川贡院 龙门
8月8日,西安游客张先生带领儿子参加了“秀才赶考”活动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的公子今年金榜题名京城名牌大学,特地带他来阆中感受中国的科举文化,让他了解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刻苦学习考就功名的,希望儿子将来更有出息更有作为。
考室
至公堂
据了解,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并不亚于现在的普通高考,虽然当时没有高科技的作弊手段,但考生是要经过严格的搜身和拜见主考大人等程序,监考官宣布考场纪律后,考生按照号牌进入考室答卷。其实,考室不是象现在的教室,一人一桌,一室可坐20多人,而是一排房子被隔成若干个小房间,这就是考室,为防止交头接耳,每间考室仅可容身一名考生,有进出小门和透光的小窗。考生在考室中要经过长达三天两夜的漫长答卷,生活起居全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天呐,三天两夜!是这么熬过来的!然而我们的先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经历了身心的艰苦磨练,他们那种奋斗拼搏毅力,无论是考中状元、进士功臣名就者,还是名落孙山者,都是佼佼者,都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和称道。
据介绍,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并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因此阆中四川贡院举行过4次乡试,在当时可谓文武群英荟萃,状元进士辈出。
秀才赶考
清代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科举博物馆。
贡院建筑气势恢宏,主要由大门、考棚、致公堂、明远楼等建筑群组成的四合庭院建筑,是科学家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阆中贡院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按天、地、玄、黄等编号,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给人感觉科举考试的神圣庄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