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 日,全省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各省级部门、省级商(协)会及重点民营企业、各市州工商联主要领导140余人,到我市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钱库村,观音井镇万寿村、青木镇花包村,巴中裕博国际食品城等地,现场观摩巴中创业成功人士、工商联执委以及民营企业参与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这些聚居点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将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 建新居兴产业 贫困村换新颜 10 日上午,与会人员先后前往我市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钱库村,观音井镇万寿村、青木镇花包村,巴中裕博国际食品城等地参观。 在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新修的人工湖泊、鱼虾养殖基地、美丽的巴山新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不少与会人员拿出手机拍照。 万寿村属2016 年拟“摘帽”贫困村,辖7 个村民小组442 户1623 人。万寿村启动易地扶贫搬迁41 户,其中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26 户,同步搬迁15 户;实施旧房改造135 户,其中贫困户28 户,一般户107 户。 万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 年12 月,由巴中市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物折资出资124 万元,村集体用财政出资100 万元共同组建,吸纳该村农户442 户1623 人入社,培训农机操作17 人,其中贫困人口7 人。
走进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达州市工商联主席廖清江表示,通过参观这个点,他觉得很震撼。“我老家也是巴中的,所以对巴中这里的情况很清楚,这里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和其他地方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看到巴中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很好、很扎实,尤其是‘万企帮万村’做得很好,将产业和脱贫结合起来,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廖清江说。 “ 曾经的万寿村,交通不便,资源贫乏,产业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这几年,通过村企结对的方式,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又发展以生态康养为主的乡村旅游,现在我们村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发展了。”65 岁的村民赵大爷笑着说。 “老板”来当村官 创新机制促增收
参观花包村 之后,参会人员又来到恩阳区青木镇花包村。园区里,一串串饱满诱人、晶莹剔透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这葡萄不仅个头大,水分足,还十分甜!”不少代表对花包村的葡萄啧啧称赞。
品尝花包村葡萄 这里的葡萄不仅让大家尝到“ 甜头”,更让当地的农户尝到了发展现代规模农业的“甜头”。 为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号召,华海专业合作社与花包村结成帮扶对子,恩阳区商会副会长佘华海于2015 年当选为花包村村主任,带领群众挖“穷根”、挪“穷窝”、换“穷业”,积极为村里发展理思路、出主意,按照“巴山新居+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思路,有效开发利用该村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通过华海专业合作社以商招商,引进国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特色水果1200 余亩,引进松包梁专业合作社,种植珍稀苗木150余亩。 “开始我们坐在车里的时候,他们都说,看到这些漂亮的房子感觉就像到了欧洲的别墅区,这里的规划设施真是用了功夫,我们这次来收获很大。”攀枝花市经济联络部部长陈忠荣说。
参观电商进农村的发展模式 在巴中裕博国际食品城,参会人员了解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农副产品销路畅、脱贫帮扶见成效等特色电商发展模式。“实施精准脱贫更多的是涉及到老百姓,而老百姓要脱贫,要将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就要有一个好的平台来销售,拓宽市场。”攀枝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继川说。 本次交流会,参会人员重点了解了巴中市“ 万企帮万村”工作推进情况,考察巴中市在推进“ 万企帮万村”工作中探索的新机制、新举措和新办法。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这些聚居点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将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牟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