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情愫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间,可能仅仅是匆匆一瞥,那种美好纯粹的情愫就留存下来。 情愫源于爱情,但却并没有像爱情那样复杂多变。它显得更加青涩,更加纯粹。一支乐曲,一首山歌,一个眼神,亦或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让每一段情愫显得更加真挚。它代表我们每个人对于爱情的好奇与期待。对于情感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不同于在现代大都市生活的人们,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人们,更愿意用他们古老而又特别的乐曲或是山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美好情愫。 8月13日,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晚8:15—9:00,《醉美乡音》第三期节目《情愫》,通过完整的故事,展现羌族口弦、苗族芦笙、高腔山歌三种特色民俗如何展现心中的美好情愫。 羌族口弦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云朵上的民族如何表达他们心中美好的情愫?他们的爱情信物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小巧又悦耳的口弦。 羌族口弦是产生并流传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的一种民间器乐,乐器小巧音色悦耳,是羌族青年男女恋爱的媒介,小伙子往往做一个好口弦送给女方,作为爱情的信物。 口弦是羌族的传统器乐,用金竹制成,两头各凿小孔,中间挖削出一块小的簧片,一侧有一根绳子。弹奏时,右手将口弦置于两唇,左手扯动麻线,竹簧即发出声音,其声清丽婉转,悦耳动听。每当节日庆典、婚嫁、男女青年恋爱等时候,都能听到用口弦演奏出的优美动听的曲子。 口弦曲调大多即兴创作,音域一般在八度之内,系五声音阶,扯动麻线竹簧即发音响,发音优美,音量细小,娓娓动听,流传较广。 年轻的羌族姑娘吹奏羌族口弦 美丽的羌寨 苗族芦笙 芦笙,古称卢沙,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描写到“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周去非《岭外代答》:"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芦沙之制,状如古萧(按指排萧),编竹为之,纵一横八,以一吹八,伊其声。”可见芦笙在苗家历史中的悠久。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而芦笙就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也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年轻的苗族小伙儿学习吹奏芦笙 苗族蜡染 在苗区的生活中,芦笙有着非常重要的身份,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合体,祭祀、求偶、婚嫁等多种重要场合,都是离不开芦笙的,吹芦笙、跳芦笙舞都是苗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位于宜宾市 珙县的罗渡苗族乡,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人民善于用这种独特的乐器——芦笙来传达男女之间美好的情愫。 年轻的苗族小伙儿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他用制作自己的芦笙来为心仪的姑娘演奏最动听的曲目,获得姑娘的芳心。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受到其他地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古老的乐曲越来越少的人继承,越来越多的物质侵袭人们的生活,更多人用物质来表示心中的情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那些生活在山水之间的人们,依然沿用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乐曲和音乐,用这些传统而特别的方式,诉说着心中的情意,憧憬着美好爱情的到来。我们是不是也该返璞归真,重新正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管怎么说,这些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保护,这样才能流传更久,并绽放出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