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时45分,发现特大裂缝;5时10分,直接威胁的9户23人撤离到安全区域;5时30分,危险区内的30户90人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5时40分,大规模滑坡造成72间民房被毁,未造成人员伤亡……
“若不是平时村干部给我们宣传培训有关认识地质灾害和如何避险的知识,增强了防灾意识,估计我已经不在了。”昨(12)日,回忆起几天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山体滑坡,仁寿县鳌陵乡千丘村村民江贵均仍心有余悸。
8月7日5时40分,受强降雨影响,鳌陵乡千丘村2组发生山体滑坡,约40万方从山上倾泻而下,9户72间民房瞬间被吞没,23人受灾,村道损毁1.5千米。幸运的是,由于巡查工作到位、预警及时、转移迅速,千丘村无一人伤亡。
4时45分发现裂缝,5时40分发生滑坡。凌晨,正是大家熟睡的阶段,千丘村是如何做到排险避难?鳌陵乡乡长姚海英认为,功夫在平时,“没有平时的认真演练,这将是一起大灾难。”
8月6日22时25分、22时49分、23时03分,鳌陵乡分别接到该县气象台发布的两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和一次橙色暴雨预警信号以及县国土局、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要求加大巡查力度,对发现险情地方的群众要及时转移。23时,暴雨倾盆而下。当强降雨在鳌陵乡持续了一个小时,降雨量估约150毫米时,千丘村村支书廖毅敏锐地察觉到若是继续强降雨下去,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召集部分村干部加密了监测巡视,提醒村民们注意滑坡。
7日凌晨4时45分,屋外狗叫鸡鸣的异响声把村民江玉吵醒了,察觉不太对劲,他随即起床四处查看。刚出屋门,就发现院坝有特大裂缝,根据培训所学到的防灾知识,预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便立即呐喊周边群众,“快起床,不要睡了,山要滑坡了,大家赶紧撤。”同时通过电话报告村上和乡上的干部。
与此同时,村民江长青也发现了滑坡迹象。他赶紧将自家老小撤离到安全地带,随即一路跑一路喊,遇到屋内没反应的便不停敲门。“当时情况太紧急了,我连裤子都来不及穿就赶紧出门叫人。”江长青回忆道。
就这样通过不断有人的呼喊,村民们纷纷从沉睡中醒来,开始撤离。“快抓紧,我们要保证赶在滑坡到来之前把所有村民都撤离到安全地带。”乡干部和村组干部也迅速赶到现场,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马不停蹄地帮助村民转移。
5时10分,直接威胁的9户群众被撤离到安全区域。5时30分,危险区内的30户群众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村民不惊乱,听从安排。
5时40分,千丘村2组张家山发生40万方的大规模滑坡,山脚下的几十间民房瞬间化为乌有。看着自家被摧毁的房屋,江长青长叹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死里逃生。
这有如“生死时速”般的一小时生命转移,背后是科学的预警和避险机制。姚海英表示,尽管这是一起突发事件,但及时预警和果断处置还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的发生。
据介绍,从今年4月汛期来临之前,按照市、县国土部门要求,鳌陵乡进行了3次防汛和防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汛期以来,多次召开防汛和防地质灾害专题会议,对村干部进行防灾减灾业务培训,学习各种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因其宣传培训到位,群众安全意识强,警惕性高。
此外,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及时传递天气、灾险情信息,发现险情后,迅速预警到位。应急防灾预案完备、情况清楚、措施果断,遇有险情及时启动实施应急预案,让90名群众短时间内安全有序撤离,及时避险。 目前,灾后安置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且对辖区内进行地质灾害全面排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密监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突发灾害可能随时会发生。”姚海英说,“面对天灾,每一次紧急转移都是与时间赛跑,靠的是平时的功夫、科学的机制和干部的责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