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作协发布《2015年度四川文学作品影响力排行榜》, 南充47岁作家贾非的诗集《飞天的长城》上榜,受到圈内人士关注。
打小爱读诗初中发表作品
老家在西充县中岭乡的贾非出身农家,早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一名中学老师爱写诗并经常发表五言绝句格律诗,对他影响很大。从那时起,贾非开始在课余阅读诗歌,并特别钟情于新诗。
贾非说,当时虽然年龄小,有些诗他不明其义,但却感觉特别美,在阅读了不少诗歌后, 他开始尝试自己写诗。“我至今仍然记得读中学时, 在南充本地刊物上发表的一首小诗《我愿》,当时兴奋极了,加深了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贾非一直坚持阅读诗歌,新诗代表郭沫若、艾青、闻一多、徐志摩等的作品,当时很多现代诗人,贾非尤其喜欢著名诗人昌耀与叶文福。海量阅读让贾非眼界大开, 当时他的写作潜力初显,其作文常常被当成班上的范文。
当过军人和工人坚持写实的创作风格
高中毕业后,贾非选择了军旅生活,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时, 在部队的经历赋予了他满腔热情和写作灵感。服役3年间,他先后在原《战旗报》等众多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0多篇(首),作品《大姐夫》参加湖南省征文比赛获得三等奖。
当时, 贾非的诗歌常常被辽宁省作协所办的《当代诗歌》刊用,他因此被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刊物主编、著名诗评家阿红看好,并深受其“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合流”诗观的影响,并一直保持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经常拿稿费换书读的激情日子,感觉特别充实。”
上世纪90年代初, 贾非退伍后分到南充棉纺厂工作,当时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他在诗歌方面的创作陷入低潮,以阅读为主,并以散文和小说发表居多。
究其原因,贾非说,这与自己当时坚持难度较大的及物性创作有关。“以现实或经历过的人与事写诗,现代手法的运用走出传统思绪,在业界存在一定争议。”贾非说,他始终坚持写实的创作风格,得到了不少业界专家的鼓励和支持。
诗集《飞天的长城》上榜“影响力排行”
贾非认为, 自己真正走上诗坛得从1995年算起。当时广西《南国诗报》探索诗专栏中发表他的一组诗歌,对他的写作风格充分肯定,次年,原《诗歌报》(月刊)头条又刊发了他创作的一组以人物孔繁森为主题的诗歌《世纪铜号》,同样被予以高度评价,《中国新诗》予以了转载。
连续三年登上《诗歌报》(月刊)卷首诗,1999年后,贾非暂停了诗歌创作,转向写作散文与小说。2010年开始, 他重新提笔创作诗歌,他的回归可谓耀眼,以一首《端午:祖国之书》,斩获有近万诗人参与的全国第三届屈原杯诗歌大赛二等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长江文艺出版社精装隆重推出贾非的第二部诗集《飞天的长城》,全书121首,主要是2010年至2014年的作品。当时引来业界广泛关注, 著名诗歌评论家叶橹、 苗雨时,著名诗人刑海珍、程维、赵丽华等联袂推荐,还举办了隆重的诗歌鉴赏会,与会的省内外诗人、 作家给予《飞天的长城》高度评价。
著名诗歌评论家叶橹称, 贾非的诗歌对现实与人性有着特别的关照,而其诗性的表达和语言呈现得行云流水,分寸适度。不仅如此,闻名全国的著名诗人赵丽华也表示,贾非对诗歌敏锐的观察力和不凡的造诣,是一名优秀的诗人。“我与贾非因诗歌结缘,他的诗歌深受业界人士和读者的喜欢”,赵丽华说。
在市作协的推荐下, 贾非的这部诗集《飞天的长城》在《2015年度四川文学作品影响力排行榜》评选中成功上榜。
写诗读诗成他“第二生命”
据贾非透露,目前,他正致力于诗集《黎明之路》的创作,创作想法源自2011年建党90周年时,《解放军文艺》一次刊登了他15首诗。
“这部作品将以党史、国史的重要事件为主线创作,完成100首诗歌,计划在建党100周年时推出。”他说,从初中开始,他喜欢诗歌已有30多年,其间经历争议与生活的磨砺,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读诗写诗成了我的第二生命,我特别享受阅读与写作给我带来的快乐”。 贾非说,他的成长离不开南充这一方山水,离不开南充诗坛老一辈诗人的帮助, 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将诗歌创作进行下去,直到终老。
据悉,身为四川省作协会员的贾非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先后出版了诗集《世纪铜号》、《飞天的长城》、长篇小说集《花开的疼痛》、散文集《男人的武器》并在各级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及小说、 散文近千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