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64|评论: 0

油榨崖墓文化资源有待发掘-------邛崃市老科协高祥学 高祥君 杨辉祥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2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经纬》文章
油榨崖墓文化资源有待发掘
——油榨崖墓群考察记(两期连载之一)
邛崃市老科协高祥学 高祥君 杨辉祥
提要:本文依据对邛崃崖墓进行实地考察所获,结合崖墓的历史价值与现状。综合分析认为:邛崃崖墓这一沉寂千年的文化元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值得予以开发利用。
崖墓,对于邛崃而言可能大家感到比较陌生,但若换成“蛮洞子”可能大家就较为熟悉了。在邛崃志书上明确记载崖墓或“蛮洞子”的只有下坝金钵村一处,可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邛崃市老科协会员杨辉祥在油榨新桥村邛芦路边拍摄油菜花时,意外发现了两个“蛮洞子”(当地人一直这样称呼)。于是,我们相约前往对其考察。
考察、勘测、收集到的情况
在南宝镇油榨新桥村14组(原属油榨乡)的邛芦路边我们找到了58号住户的女主人魏发琼(70岁),我们向她讲明来意,女主人十分乐意地将我们领到她家后院。一踏出后门,便见院子后的石崖半腰排列着一大一小的两个长方形“蛮洞子”。当我们着手对这两个“蛮洞子”进行勘查时,进来几个附近的村民,得知我们在考察“蛮洞子”,有两个村民主动告知,他们家后院也有同样的“蛮洞子”,真让我们喜出望外!勘测完马家的“蛮洞子”,立即转到杨、高两户,又见到了三个“蛮洞子”和一个疑似洞。我们逐一进行勘测,并向村民了解到许多与“蛮洞子”相关的情况。
马家:两个“蛮洞子”,一大一小并列于后院崖壁,洞室平顶,洞门间隔0.4米。左边“蛮洞子”,洞室距地面一米,洞高1.9米、宽2米、深1.8米;右边“蛮洞子”,洞室距地面2.15米,洞室高0.9米、宽1.95米、深1.25米;洞室最深处的立壁中间、离地0.5米,上横凿一个长方形石龛:长1米,高0.26米,深约0.3米。左边洞内堆满杂物,未能观察到洞内基本构建。据女主人描述:洞内构成与其他家的基本相同,这两个洞原来很深,一直延伸到现在洞前宽5米多、长约9米的坝子边沿。这里是一座整山崖,是开崖取石时凿毁这两个洞子,开出了这个坝子。洞口周围留下的凿石痕迹佐证了她的说法,也说明了这只是两个崖墓洞室的残存部分。
高家:同组3号住户高彩志(67岁)家 ,在马家的左边二十多米处,其后院石崖下也有两个相距约10米的“蛮洞子”,平顶洞室,洞内石壁都凿有石龛。左洞双层门框棱角分明,最里层石门框高1.56米,宽1米,石门框右侧和洞右壁前半部分已在开采石料时被毁。洞室高2米,宽1.9米,进深6.7米;洞室两侧壁上各凿一个长方形平顶石龛,右壁的石龛已毁,其长、高,大致与左石龛相等;左壁石龛离门2.15米,距地面0.4米,石龛长2米、高1米、进深1.1米。洞室最里边的立壁中间也同马家右洞底壁一样,横凿一个长方形石龛,因洞室中间隔断养鸡,无法靠近勘测。右洞被装隔成鸡笼、羊圈,无法勘测。凭肉眼观察,洞内的构建大致与左洞相同,其洞的大小、深度都不亚于左洞。其不同处是洞底立壁中部好似有一道被泥土糊堵着的门,若真是一道门——门后是否还有洞室呢?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只待日后发掘考察才能破解!
杨家:同组22号至24号住户杨凤波家,是高家邻居。杨家原来老屋后院的石崖下一个“蛮洞子”和一个疑似“蛮洞子”清晰可见。确认的“蛮洞子”,洞室高1.9米、宽1.52米、进深5米,洞内4个横向的长方形石龛分列于石壁左右:从外往里数左侧第一个石龛长1.7米,高0.9米,进深1.05米;相隔0.2米是第二个略短些的石龛,长1.3米,高1.1米,进深0.87米,距洞底1.65米;两个石龛离地高度0.2米。右侧第一个石龛长1.78米,高0.9米,进深1.02米;相间0.24米的第二个石龛略微短些,长1.7米,高0.9米,进深0.63米;两个石龛离地高度与左壁石龛相等。洞最深处的立壁中部,离洞顶0.32米下横凿一个长方形石龛:长0.86米,高0.38米,深约0.4米,距两侧石壁0.4米。此洞是新桥村所见“蛮洞子”中保存最完整的,更为独特的是它的洞内多了一个构建:在入洞口的左壁下凿了一个约0.5㎡的小灶台,灶台中心的锥形灶膛,与下方的灶门完全相通,把厨房生活场景打造得惟妙惟肖。
疑似“蛮洞子”,在坚硬的青石上露出宽1.8米,高1.7米疑似洞口,其间被碎石、黄泥土塞得严严实实,刨开青石边的泥石,清晰可见青石上留下的道道凿刻印痕。
据78岁的主人杨凤波介绍,两个崖洞前这块坝子,是他家拆了的老屋宅基,他们几弟兄在老宅旁新建了一座宅院,所以挂新桥村14组22、23、24号三个门牌。这一带在很早以前的小地名就叫“蛮洞子”(查1993年出版的《邛崃县志》附录常用地名录中得到证实),那时这块大石崖方圆约一里左右一直延伸到火井河边,只有一条很窄的小路沿河边的崖脚通行。当时,崖上就有许多“蛮洞子”,解放后修建、扩建了三次路,原来崖上的许多“蛮洞子”都在修路时被毁。现在看到的这些“蛮洞子”是在2002年邛崃至芦山的公路扩建后,开采崖上青石时才暴露出来的。刚挖出“蛮洞子”时,我曾看到个别崖洞里的小陶佣、小陶罐等陶制品,但数量很少,还见到过他们刨出的一些白骨。可惜那些足以考证崖墓年代的珍贵物件均已散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公路边的“蛮洞子”:在杨家东面约30米的邛芦公路北的路坎上,有一个洞室全无的残存洞底立壁格外显眼,立壁中部横凿的长方形壁龛,其形制大小基本如前。
这七座崖墓群坐落在长不过200米的邛芦公路边的住宅后院,成为邛崃西路南宝山旅游线上的新靓点。
相隔不久,我们前往县志记载的下坝金钵村,找到10组村民姚志成,经他带路寻找到光坝山的十多个崖墓。将这里的崖墓与新桥村的“蛮洞子”一比对,即可发现两处的崖墓形制、构建基本一致,只在洞室大小上有些差异。因而可以基本确认这两处的崖墓属同一个时期的构建物。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发现这些崖墓有着极其相同的构建特征:崖墓多为单室,极个别的洞室有侧室;平顶长方形的洞室,高约2米左右,宽在1.8至2米之间,进深在5至8米之间,洞室左右壁上凿有二至四个数量不等,长约1.8米,高、深约1米的大石龛,洞室底部的立壁上凿横形小石龛。这两种大小不同形制的石龛,据专家考证认为:大石龛,即龛形石棺用于安放棺椁或直接陈放逝者;横形石龛为放置明器、祭品之处,相似于世间正厅中的神龛。洞室内的这些构建形制已充分表明:一座崖墓即为一个家庭的墓葬地,如同当下拟倡导的家庭合葬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