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易师的意见,又推敲了一下,对青城山一联及注释作了些改动,可能会好点吧!
青城山
某日访友,在窗前遥望青城,见山色如黛,团团白云漂浮于山岫之上,渐渐连成一遍,座座山峰矗立于云海之上,如奔、如跃、如荡、如浮,一句“三十六峰从头涌来”跳出脑海,不得下文。终日苦思,方成一联。
三十六峰从头涌来,看丈人点苍,金鞭朝阳,上清云开,城湖月朗,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阵阵清风送幽意,丝丝细雨润彬林。请君任遨游,领略些古道穿山,青嶂叠翠,深壑腾雾,危岩湍流;
数百余代掐指算去,有轩辕访道,宁封修真,张陵降魔,李聃习静,炳炳瞵瞵,上下五千年,处处圣迹存遗训,浩浩正气满乾坤,使我再留涟,方悟得景随心起、情从意出、梦因思变、身为善修。
注:
丈人点苍——丈人山为青城三十六峰的进山第一峰,山势巍峨,崖壁高耸,山上绿权葱笼,青翠欲滴。所以杜甫诗云:“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山的山腰,至今还留存有两座宫观深藏于绿海之中,静若处子,秀似娥眉。其一为园明宫,传说前蜀国的皇妃花蕊夫人每到夏天,都要在此避暑消夏。其二为玉清宫,传说是唐朝玉真公主出家修身之地,并终老于此。可叹的是,在如今的旅游快餐时代,大多数到青城山旅游的人,都是匆匆而上,到上清宫后又坐览车凌空而下,很少有人涉足于此,甚为可惜。
金鞭朝阳——金鞭岩为青城三十六峰之一,居于前、后山之间。山上有一洞,旭日初升之时,阳光直射洞中,洞中一物直立于洞顶和洞底之间,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烂,熠熠生辉,似一只金色的钢鞭。
上清云开——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的最高峰——高台山的山顶之处,面积广大,建筑雄伟,是记念道教的祖师(老子,俗称“李老君”)的主要建筑群。其上终年云层缭绕,甚为清幽。当云层散开,阳光照射时,整座建筑顿时光辉灿烂,极为壮观。
城湖月朗——城湖即为月城湖,位于青城山的山间谷地之上,水面宽阔,波光粼粼。晴天夜静之时,天上、水下各有一个月亮,像一对亲亲的姐妹,互相争辉,极为鲜妍、妩媚。
轩辕访道——传说轩辕黄帝曾在青城山向宁封子讨教“龙矫之术”,现天师洞、祖师殿间的“访宁桥”还在。
宁封修真——宁封为黄帝时在青城山隐居的仙人,“能随烟火而上下”,祖师殿即其休养之所。
张陵降魔——张陵即张道陵,又叫张天师,道教创始人。曾在青城山斩鬼降魔,天师洞旁的三岛石(又叫“降魔石”)即为他降魔的证据。此石从上到下被两道裂隙分成三块,传说是张陵用剑劈开,诛灭躲藏其下的魔鬼所至。
李聃习静——李聃即“老子”,传说其西出函关之前,曾在此讲“道德经三千言”,习静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