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锁与高仿
米凉粉(唐氏)是蓬安传奇。和曹氏豆干一样,好多“想钱”的人都想搞到那个秘方,或仿制、量产求发财。
但是在现德膳园米粉旁边,以前也开过一家广元米凉粉,我调查过,以前老板在广元学技术花了二万多,门面四万,其他装修厨卫二三万,竟然没有生意。生意亏了,老婆气气叨叨差不多就跑了。老板也到外地打工去了。我给他打电话都哀声叹气。
都说南充文兴米粉排队,那不假。但是,就有一家随后就开在了上面这个位置。我们吃了一次。后来不久就关门了。
那么又来举例嘛,大家觉得小吃营山凉面赚钱容易。相如饭店侧农村信用社旁那个营山凉面,人们一谈到就说:狗日的这家凉面把我们蓬安人的钱挣惨了。人们要骂就是因为他这样一个小门面,象路边摊,苍蝇馆子,不高端大气上档次,卖得却不便宜,吃的人打拥堂,特别是热天。
就有一家营山凉面开在前文说广元米凉粉那个位置。没动静,几个月就BYEBYE了。
那我们又说:他自家人开就轻车熟路了。未必,公园1号门口不是他们自家开了一家,生意也一般,名字都改了。中国城下面那一家营山凉面也一般。
唐氏米凉粉也在城南市场开了一家,不久也没得名字了。
我在11年左右也想搞到水吧街往幸福里拐角那个门面(前时是渔具)做凉面。不过有一家先占了,做南充李凉粉,开始生意还行,晚上有人吃喝。不到一年,也剧终了。给我了一盆冷水。
假如我做,会这样吧?没有答案。
另外有一些“泊来品”。最火爆的是那个相如饭店侧面信用社那里那个云南什么鸡,吃一锅送一锅,头一二月生意火爆。不久就没影了。哎,我们都没反应过来。
南充有一家巴爷香辣虾店,十多年了。营山开了一家,也做了几年。但蓬安、仪陇开了不久,就没有专卖了,成为一个菜品了。
新北京烤鸭开始比较火爆,但不知道能火爆多久。如果做这些用冻鸭的话,那就不会长久。好鸭子口感就是不一样。
“ 泊来品”中我不得不说“杀牛匠”,其实是南充本地加盟的,不算是外来品。营山、仪陇、西充、广元等地都的。问题是:做了几年都还稳如泰山。
六、路人经验与顾客经验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有些东西,过路人凭经验一看,一开始就不能成功。
这个路人,是经常从这走过的人,也可能是附近常住的人。
因为这样的人,假如住在水吧街,在都市水乡那条街,就会见证许多店子的兴起和衰落。他对这条街做什么,说话极可能比策划专家、比经济学家更准确。
技校门口又开一家眼镜店梓某,也让人担忧。因为那旁边开了同仁眼镜,才关了没一年。人家还是品牌,你没有知名度,那得多大的能力能量才行。
作为邻居,就知道这个情况。就会形成这样的认识:这里开眼镜店,不妙。
你是理想丰满的新人,只是从这里路过。他是阅历丰富、风雪沧桑的原著民老人,看过了多种版本的人生小说,有如智者。你正在兴致勃勃做的, 也许只是他以前看到的失败案例之一。
除了路人,当然,更重要的是顾客。
对有的店,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顾客的经验也不能参考,因为有的顾客只去了一次。
因为有的顾客,就吃一次或光顾一次就OVER,不给你试错的机会。
这样的顾客不少。特别是女人,极讲口味,在新开店吃一次,觉得不好吃,一般是很难再去了。
所以说顾客的经验也不可靠,因为有的只吃过一次。众口不一。
顾客的唠叨,抱怨,乃至投诉,都是你的经验和财富,是一种幸运。顾客的唠叨才是你真正的调查问卷的答案。
有的顾客吃了,满肚子气,一言不发,问他也不说什么就走了,那就一辈子也不会进你的店了。
但总而言之,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很多老街坊,会给人中肯的建议该开什么店,也合实际。
这就是经验、阅历的力量。
你雄心勃勃,鼓足了干劲要在这里开小吃店,这是你经商的开始,你调查了,人流不错,位置尚佳,自己也学了三招两式,人生要翻开新的一页。但一个老街坊微微一笑:小子,这里,十多二十年来,开小吃的都前后垮过十多家了。
你的光鲜和梦想,在他人眼里,是过去如浮云的记忆。
这就是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