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走在马路上,有人拦下了你,称公司搞活动,只需要你简单登记姓名和电话或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免费得到水杯、饮料、玩偶公仔等礼品,很是诱惑。但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可能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
警惕以下常见场景,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1. 各类单据
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办理手机卡的业务单、水电费账单......这些单据都包含大量个人信息,随意乱丢可能会让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2. 旧手机
换新手机时,很多人会将旧手机转卖,即使将旧手机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甚至将其格式化,但通过技术手段,专业人员还是可以把旧手机里的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等全都回复,就连支付账号、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还原。
3. 公共WiFi
若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WiFi安全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4. 身份证复印件
银行、各类考试报名、参加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暂存在复印店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5. 社交媒体
通过微博、QQ、微信等和熟人互动时,又是会不自觉说出或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单位等真实信息。有些人在朋友圈晒火车票、登机牌等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模糊处理
6. 网络调查
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游戏、申请某项业务等情况,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
我们泄露的信息都被他们用来干什么? 1.电信诈骗。如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家庭成员信息,向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其在校子女遭绑架或突然生病,要求紧急汇款解救或医治,以此实施诈骗。 2.被用于借贷款项、开办公司、申办信用卡恶意透支等。 3.滋扰民众。用于网络人肉搜索、信息曝光等行为滋扰民众生活。 4.实施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如冒充快递员直接上门抢劫等。 素材来源综合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