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065|评论: 25

山乡脱贫记

[复制链接]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9-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7869.JPG
     大山的子孙哟,爱太阳啰!
太阳那个爱着哟,山里的人啰……
这首极具大山风情的民歌风靡一时,传唱全国。在龙泉山深处武庙乡,这首歌先后有着不同的意味,令人百感交集!曾几何时,这里山路崎岖难行,用水也是大问题。直到有人挺身而出,带着大家奋斗十几年,改变了这一切。
这个人,是武庙乡原任党委书记潘水平。
    潘水平,武庙乡人,1948年生。由于家乡多山,长期爬坡上坎,练就了一副好身板,高高的个子在人群中比较出众。他以技术员出身,先当水利员,参与了都江堰灌区龙泉山引水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山区治水经验;后被选为武庙乡副乡长、代乡长。1998年年底上级党委任命他为武庙乡党委书记。在继续兴修水利工程的基础上,积极筹划并在2002年实施了通乡公路建设,开创全市先例;同时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广种优质水果,发展生态旅游,一举扭转山区靠天吃饭、村民出行困难和经济收入偏低等不利局面。2005年,他同时兼任丹景乡党委书记,带领两乡联动发展,规划建设丹景山旅游新景点。实现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目标,山区乡村面貌大大改观。因成绩醒目耀眼,他被群众赞为:人民好官!
潘水平却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官,他心里想着百姓,思考着山区出路,奔走于武庙到简阳乃至成都之间,为改变群众生活条件付出了大量心血。
“我是执行国家富民政策的共产党员。”他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6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858.JPG
武庙乡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山高坡陡,干旱缺水,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迟缓,干部群众互不理解,群众积怨颇深,有的村民长达十年不交统筹提留等款项,致使乡财政有过一阵紧张。因对现状不满,上访村民多达二百余人,久访缠访者不在少数,令干部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化解干群矛盾势在必行。潘水平担任党委书记以后,站在群众的角度,注意倾听他们的诉求,认真调研矛盾缘由,积极排解村民疑难问题。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他索性把办公桌搬到乡政府门口,直接面对来访群众,主动关心对方,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曾经有一天处理了五十九个问题。为民办实事,得到了村民的理解,慢慢地也成了村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用接访的方式消除村民怨气,还不够,潘水平主动走到了群众中间。为了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他登门拜访。
之前,有的干部工作方法欠佳,态度粗暴,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甚至给村民造成了损失,引起对方的强烈反感。黄家富就是类似村民之一,他曾经以乡政府为对头,多年上访,荒废了生产,花光了积蓄,欠了债又找不到出路,不免心灰意冷,对干部更加没有好脸色。潘水平听说后上门关心他,谁知对方不是撵就是骂,一连四次都不肯好好沟通。潘水平没有气馁,他带着诚恳的态度,为过去某些同志的错误做法再次登门道歉,并对其造成的损失予以经济赔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黄家富心中的阴影消散了,接受了政府的帮扶措施。他重振精神,栽种果树,修建水池,发展生产,终于过上了安定幸福的好生活,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能干人。其他人看在眼里,对政府也改变了态度。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862.JPG
和群众接触多了,潘水平掌握了大量信息。人们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在缺水、出行不便和经济收入差等方面,其他各色矛盾也是基于上述原因而产生。
由于旱季缺水严重,武庙乡十四个村就有十个需要消防车经常供水,否则日常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搞农业生产。干部压力大,群众也不满意。因为争水,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十分严重,去解决问题的干部疲于奔命,也影响了乡上的其他工作。
潘水平毅然决定:全力解决水问题,让老百姓不再无水可用。他是老水利员了,一直跟水打着交道。1981年,他就在武庙石洞沟水库担任工程技术组长,日夜奋战,还因疲劳过度而受伤晕倒;1992年修建五龙水库,他带着一帮人,吃住在工地上,攻克了很多个技术难题,长达两年时间没有挪窝,几乎忘了还有个家。结合当地实际,他主张大量修建小微水利工程,如山坪塘、蓄水池、小水窖等,通过水渠管道把它们串联起来,调配补充,不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这些设施虽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但是只要有储水条件,就会尽量利用。由于点多面广,所需经费达数百万。这对于捉襟见肘的乡财政而言,犹如天文数字,全部靠百姓摊派更不可行。他为此而吃不好睡不香,走路都在思考钱从何来。他不断找市里,跑省城,争取各种专项补贴资金。风雨兼程,忍饥挨饿,通宵守候,执着付出终有所得,最后成功获得“集雨节灌、人畜饮水、旱地山村找水计划”等扶持政策,动员全乡群众投出劳动力,治水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累计新增蓄水池2300口,整治和新建堰塘65个,建设改造渠道150公里。实际投资达两千多万元,群众投入人工逾一百六十万个,彻底甩掉了缺水包袱,大家的心里都松了一口气。这之后,村民投建蓄水池的热情仍在,蓄水池的数量现已接近3000个。
现在去乡里参观的外地人,他们看到半山腰上那些小村子,一派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的模样,大感惊讶:“住在那么高的地方,有水吗?”
村民说:“过去确实比较麻烦。不过,山高水也高,不愁没水用。”
半山腰上不能实现水源自流,便通过提灌站供水。十七个提灌站中扬程最高处达三百米,铺设的引水管道最长的有一公里多。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874.JPG
还在早年治水的时候,潘水平就发现,交通不畅是制约武庙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外面的物资送不进来,里面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到了雨季,山路上行车难,走路也难。修建水利设施需要运送砂石材料,依靠人工投放特别费力,进度缓慢效率低下。在大规模修建储水设施的时候,这个矛盾愈加突出。
要是村村通路路通,该有多好!
村民也有这个想法,可以说盼望已久。那时候,全市连像样的通乡公路也不多,何况村道?所以有此美好愿望也只能说说而已。但是,潘水平当真了。
“山路十八弯,不光好看,还要好走才行。”他说:“我是讲实际的人,有利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事情,怎么不做呢?”他参加过龙泉山引水工程建设,吃过苦,现在的条件再不好那也胜过当年。由于外出学习和考察,亲眼看到成都等地方由于拥有先进的道路基础设施,交通发达,当地经济飞速发展,开展群众工作也顺利,党建更是走在全省前列。
“要想富,先修路。”当他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时,引起了共鸣。
可是,经过前期规划,预算投入资金约六百多万,上级能补助的只有70万。缺口很大,可以和治水费用有得一比,困难显而易见。
有人建议,只把几条主要公路维修一下,能过人和小车就行,可以节约不少资金。也有人说等上级政府拨款了再说,欠账的事情还是少干为好。还有人好言相劝,治水已经立下大功,再当几年太平官,届满就调走最后稳稳退休。
潘水平仿佛没听见。他找公路部门帮忙规划设计,找上级机关汇报思路和办法,找村民沟通听取合理建议。得到了准确讯息,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
“武庙乡的公路要进村入社,要形成路网,要硬化、绿化、美化,要让大车也能开进来。只有这样,村民才能安心生产,早日富裕。另外,工程质量还要过硬,要保证工程经得起检验。”语惊四座,干部群众兴奋之余不免有些嘀咕。毕竟,平地上都不容易做得好的事情,在武庙山区怕是难上难。
潘水平可不是信口开河,他有信心。在他领导下的乡党委和政府,经过多方努力,干群关系缓和多了,干事的阻力还有但已不是主流。他的工作思路得到了上级肯定并获得了一些帮助,加上群众对他充满信任乐于支持。他要做的,就是科学决策,严格管理,把好关卡,最后交出群众满意的作业就行。
建设公路所需资金大部分要靠群众自行解决。在尊重各方意见的前提下,他采取“逐年建设,逐年筹资”的办法。全乡一万三千余人,人均每年出资40元。还定下规矩:让群众当家,推选代表收钱管钱花钱,保证资金用途,公布资金去向,激发了群众强烈的参与热情。
2002年,武庙乡公路建设场面在全市率先拉开,原有几十公里通乡公路首先得到改造。降低坡度、截弯取直、加固路基、扩宽路面、修建排水沟,然后栽上了香樟、天竺葵等行道树。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861.JPG IMG_7868.JPG
村民感到眼前一亮,出行的路好走了,心情就很好,买车学驾驶的人也有了,搞生产做交易,自家运送物资也更方便些。有人表达了继续修路的意愿,希望进一步改善交通,村村社社都畅通无阻。这与政府的思路是一致的,不过潘水平还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
说到搞公共基础建设,群众的热情很高。但是,乡亲们还不富裕,建设项目多了,出资出劳比较吃力。再说增加农民额外的负担也不行,不能不顾及群众的承受能力,不得不考虑增加群众收入这个大问题。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964.JPG
传统农业以解决口粮为目的,投入不少但是产出不成正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有的地方大胆摸索,抓产业升级搞现代农业,尝到了甜头。跟武庙乡一山之隔的成都某地,肥沃的农田里种上了葡萄和花卉,村民还经营农家乐等休闲项目,经济收入是武庙乡老百姓的几十倍,生活质量高,幸福感就强,精神面貌当然刚刚的。
这给了潘水平一个启发:虽然条件不一样,但各有各的优势。他们能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武庙的农业经济到了重新布局的时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列入了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有资料表明,1992年前武庙乡人均纯收入仅有412元。全乡少量的村子有水田,人均面积不足五分,每年要到七月一日才可以插秧。为啥?这时候雨季来了,得以用到天上降下的无根水泡田。一季下来,亩产稻谷约300斤,收成实在少得可怜。这种靠天吃饭的现状不扭转,农民致富就是空谈。
这时候,国家开始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对山区人民极为有利。潘水平从中看到了机遇,通过努力争取到手4000亩指标,全乡的机会都有了。
经过研究,武庙乡的山地具有发展优质水果大好条件,适合栽种核桃、枇杷和桃李杏等果树。
干部们信心满满,村民却兜头泼来了凉水。一听说要把土地拿来栽果树,村民炸开了锅。这也难怪,民以食为天嘛 ,地里不种粮食可不得行。
村民强烈反对,意见很大。村干部解释不通,把问题反馈到了乡里。
潘水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一连几天都在沉思,要不要冒险?为了村民的致富大计,也许要遭受一些误解。不过,个人委屈算什么呢?大家好就行。
他选定两个村子先实施计划:傅夕坪与团堡村。这是两个条件一般的村子,由于地势高,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生长艰难,农业收入低于全乡水平。也有其独特条件:地处龙泉山阳面,日照充足;地势缓慢抬升,适合树木成片铺开生长,尤其是生长较快的李子树等。
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算细账,村民仍有抵触。有的人栽好树,跟着又播下了玉米种子。如果验收通不过那将前功尽弃!于是干部拔掉了玉米苗。村民接着又种上了红苕,干部看见后立即给拔掉,这就引来群众一阵痛骂。时任傅夕坪村党支部书记刘光应多年后回忆:当时大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干部就每天跟大家沟通,巡查各村政策落实情况,敢于逗硬。村民在路上看见他们就开骂,干部却不可与之斗气,不光身体疲倦心里也累。现在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锻炼?
困难重重之际,党员体现了先锋带头作用。“相信党组织,没错!”有人说。在他们积极配合下,工作局面打开了,逐渐有群众跟上来,这两个村的李子树和枇杷树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965.JPG
有一位姓杜的村民仍然抵制,说什么也不同意改种果树。她年纪偏大,多少有点倔犟,干部拿她没有办法。雨季来临,她把上一年的稻谷当成种子播到田里。秧苗倒是长出来了,可是稻穗却没有谷粒,颗粒无收。对此愚昧之举,有村民当成笑谈,但是干部却很痛心。
第二年,潘水平买好谷种,交到这户村民手中,嘱咐她要讲技术,抓好田间管理,收了粮食务必算一下帐,也让大家学习学习。结果就跟潘水平料想的一样,她在事实面前醒悟过来,主动栽好了个人名下规定数量的果树。
武庙乡过去就有果树栽种习惯,但是限于技术和交通等条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多年来,依然是零星种植,疏于管理,品质不好,销售困难,微弱的经济效益调动不了果农的积极性。这也是反对者较多的原因之一,潘水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便想法打开村民的心结。
住在平地上的人开门见山,心中不乏登山情结。每当太阳从武庙的方向照射过来,龙泉、双流等地的人们就说,大山那边好安逸,总是跟太阳最先亲近。其实,他们的优质水果基地闻名全国,这让武庙山上的潘水平很有些羡慕。
他组织村民到这些地方参观考察,每户一个代表,前后共有2000多人次。没钱包客车,就乘坐小货车。路上遇到交警被拦下了,就大家都上去跟交警讲明情况,请求放行。有的村民去了一次还不够,后来自己骑着车又去。为了学到技术,还有人住下来,跟种地能手虚心学习。考察归来,村民表示大开眼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村民刘登厚感慨:人家就靠种水果,富得流油!有钱了,家里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
潘水平还把技术人员请到乡里来,给果农讲授果树管理知识,指导大家精心种植优质水果,提高经济效益。几年后,村民发现生活不一样了。全乡形成以枇杷、李子、核桃为主的水果种植格局:傅夕坪、团堡村和烂田村的李子多,龙洞村、青山村的核桃好,新庙村、五一村有枇杷,瓦窑村等也有特色水果。本地脆李子因口感好而供不应求,客商上门高价收购也乐意。这当然也得益于日渐便利的交通带动了经济发展,村民收入增加后,投资修路就更积极了。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977.JPG
村民还记得修建村社水泥道路的时候,大家出资出力的情形。这些世世代代生长在大山中的老百姓,可能没想过住洋楼开小车,却无时不想有一条平坦好走的路。潘书记听见了他们的心声。
武庙乡有十四个村,八十多个社。村子分散,社社之间间隔也远。山区地势落差较大,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通村公路的难度可想而知。
庞大的建设资金怎么来?乡政府多方筹措,解决了通场公路建设资金。属于各村各社的部分,采用“分级筹资,逐年建设”的办法。具体说就是以村为单位解决村道建设费用,以社为单位解决本社问题。统一了思想,全乡又开始了新的建设高潮。武庙乡有三个场,分别与多个村子相连接,路线很长,实际上政府出资占了相当部分,目的是尽量减少老百姓的支出。
尽管这样,人均出资额度还是达到了1200元,有的村是1500元。各个家庭还不一样,如有户口但是无耕地和迁走了户口可耕地还在的这类人,这个钱怎么收?经过大家讨论,最后确定按照正常标准的一半收取。本以为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却因为让群众自主处理,竟然顺利解决了。后来到各社,又有新问题。有的人家独居一旁,距离村落太远,如果还按照人均出资的办法,群众多少有些意见。不修了吗?人家是村民,也要出钱的;修吧,他一家可能就要花掉社里一半资金,无疑就提高了筹资数目。
潘水平现场考察多次,果断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安置点,把分散的人家集中居住。村民借此机会修建新房,告别破旧还有安全隐患的住宿条件,腾出来的土地用于退耕还林,发展林间经济。村民集中生活,可以一并改善诸多条件,还能节约建设资金,实际好处比想到的还多。不久之后,像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在全乡好几个村也铺开了,涌现出多个农民新村。
问题迎刃而解,村民热情高涨。修路、建新房、种树、修水池,发展山地特色种养业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潘水平带领乡上干部走出办公室,来到火热的项目现场,挽起袖子和大家一块儿干。他有基建的经验,正好帮助村民合理设计,严格把关,有问题及时发现当场处理,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工程进度快速提升。潘水平混在村民中间,有时候面对面还认不出来,谁能想到他身为领导也会亲自动手,认真抓施工细节呢?何况他已经年过半百,算来也该是爷爷辈的人了。看到他灰尘扑面的样子,群众感觉找到了贴心人。
这里不得不说到青山村,因为山高沟深,路线弯弯绕绕陡坡也多,花费的人力财力是最多的。就这四公里村道,修得最艰苦。最远的青山社,人口少,位置偏,群众人均出资2000元还不够,第二年又出1000元。可是大家都无怨气,毕竟交通条件好了,对谁都是好事。道路宽度保证3.5米以上,足以让普通货车轻松进出,水果也好,家禽家畜也罢,不出远门就能卖出去,价格还不错,收入很可观。路通了,洋楼和小汽车也有了,村民说这是额外赚到的。
有的人家,仅凭当年水果一项收入就达到十万元乃至更多,一般家庭入账也有几万元不等。还有人综合发展,在树林间搞起了生态养殖,跑山鸡、野山羊带来的收入也不菲。
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村民说,只要先念好了致富经,其他的经怎么都念得了。正事都忙不完,还有哪个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呢?
武庙乡群众的奋进壮举,引起了简阳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单位也提供了不少政策支持。在四川丘区发展探索过程中,武庙乡干部群众共同提供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好经验,深得上级单位好评。
市委书记多次到武庙乡指导工作,每次来的感受都不一样。市委后来为全市定下发展大计:发展率先资阳,经济融入成都,成果惠及百姓。武庙乡就像排头兵,为全市带了好头。前来考察的各路团体深入村民中间,亲眼看到了他们的幸福生活,无不称赞。
这时候,市里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潘水平兼任丹景乡党委书记。
一肩挑起两幅重担,潘水平深感责任不轻。在别人羡慕与赞许的目光中,他倍加冷静。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999.JPG
丹景乡以境内有简阳最高峰丹景山而得名,与武庙乡就隔着一条山岭。撤区之前分别属于三岔区和贾家区,出山的方向不同,两个乡的干部群众来往不多。所以,当武庙乡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丹景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其实,丹景乡也不容易。全乡八千多人口,大部分居住条件不好,面临着与武庙乡之前相似的问题,水、路和经济结构近乎原始阶段。像陈八、全安等村子,村民去乡上赶场,光下山就要走一两个小时,买好了东西还无法送回家。丹景山是制高点,在上面可以看很远,有独特风光“五龙朝丹景”,在雾海中美轮美奂,见过的人却没几个。山上有座老庙子,据说过去香火旺盛。但是进山的路太难走,老百姓想烧香却上不去,这个庙子越发冷清,日益破败。乡政府一班人的日子不好过,受多种因素制约,想干事却干不了事,推行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很吃力;经济来源差,历史负担重,老账还没还又添新账;干部待遇也不好,有的人长达十个月领不到工资,跑路的心都有了。曾经有领导戏言:如果有谁不好好办事,就让他去丹景乡。
“有这么踏削人的吗?”丹景乡的干部闻言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乡政府这部机器负重难行,潘水平却想让它飞快运转,大步前进。
他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考察干部,重点是村干部。
现任丹景乡人大主席郭学斌说:“潘书记来乡里任职那天是2005年11月21日,第二天他就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八个村,最后到了我们全安村。那天很冷,骑车更冷,村里那种泥结石道路特别难走,潘书记路又不熟,一路打听着到了我家。我们互不认识,当他问清楚是我本人后,直截了当地说:我是丹景乡党委书记潘水平。我手上有项目,你做不做?我一想,这是好事啊,哪有放弃的道理?当即表示全村配合。他走的时候,我还担心又是空了吹,可是23日就开全乡规划会,讨论丹景乡的工作布局。这个效率,快得难以想象。”
潘水平对干部们也讲了这件事,他说当郭学斌听说有建设项目时,马上就来了精神,答复很干脆。足以见得,我们的群众对改变落后现状期盼已久。这一天不能再拖了!有的村,班子软弱涣散,过度强调客观困难。要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族危难之际,几十年的革命斗争消灭掉的困难也是天文数字了。这样的班子应当学习全安村,要有主动改革的精神。
要说丹景乡落后,那是指表面上。潘水平进一步考察研究后,揭开了丹景乡的神秘面纱。干部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祖祖辈辈守着一座金山!
龙泉山是成都平原东面唯一的山脉,丹景山雄踞于此,可以眺望成都市区,也可以俯瞰烟波浩渺的简阳三岔湖,自古就是成都东向出行的咽喉锁钥之地,地理位置很重要。武庙乡有张飞营、令牌山、钱盘坡,丹景乡有联生柏树、阿斗读书台、刘备手植千年银杏树等三国轶闻故事和历史遗迹。除此人文因素外,还有实际优势,丹景乡直通成都,公路从保安村穿过,村口就是双方地界。
有人指出,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休闲度假已成为时尚。丹景山被成都市民誉为东山,和三岔湖一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价值不可低估,早晚会得到全面开发的,这是丹景乡的前景;其次,丹景山大量的山地资源具备发展优质水果的条件,经济效益明显;第三,干部群众致富心情很迫切,有干事的群众基础。
武庙乡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宜原样照搬,潘水平做了一些调整。
他的思路是,先修路,再治水,农业生产结构同步调整。2006年,丹景乡定下了以生态旅游为目标的发展方向,融入两湖一山旅游开发。思路与现状相吻合,十分难得。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8001.JPG
丹景乡每个村都有项目了,建设工作陆续展开。修路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乡到村,村到社,路面全部加宽和硬化。打通了丹景乡经五龙场到武庙乡的干道,路在丹景山下,顺带也修好了到山上的公路。附近的香客闻讯而来,还带来了成都等地的信众,小庙红火了;整治了丹景乡到成都双流合江乡、太平乡原有的公路,大车能顺畅通行,可以直接开到村子里;解决了物资运送问题,一些建设项目借机铺开,修建农民新村,引进休闲山庄,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山区搞森林绿化,村民大量植树,变荒山为青山。他们还得到了四川空分集团的支持,建起面积达250亩的川空生态园,栽上了金桂、香樟、天竺葵等多种树木,为丹景山旅游项目再添神来之笔。
丹景山下还有一处叫丹景断崖的景点,位于保安村。大路修好后,居住在公路两旁的村民纷纷改建新房。按照要求,新建房屋要往后退,和公路拉开距离。潘水平实地查看后,觉得不妥:民房背后一边是山崖一边是绝壁,退无可退。他和有关部门多次商议,结合旅游开发,保护旅游景观,让村民远离断崖绝壁,依路而建具有景区风格的房子。为了行车安全和打造统一风貌,砍掉了老化的行道树,栽上更具观赏性的树种。有村民不按规定盖瓦,和全村整体极不协调,感到不合适,他自己就返工了。
潘水平告诉村民,要建设集中供水站,家家通自来水。以他多年的水利工作经验,建水库可行。经过测算,库容超过四十万方,灌溉与人畜饮水都能满足。
这个水库动员了几个村子的力量,和修路一样,村民报以高度热情。修路修水库不可避免要砍树拆房子,村民没有二话,说干就干。全安村支部书记郭学斌负责一部分工作,他说那场面连老人都坐不住了,干不了重活,就给大家送饭送水。尽管时值高温天气,大家却干得很认真,他也晒得像个非洲人。
当中也有耍小心眼的,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但是瞒不了潘书记,他看一眼灰浆就晓得配料比是否合理,踩一下地面就知道夯得实不实,拿起棍子随手就能找出问题。有那种咬卵犟和他调皮,他就笑笑,用棍子敲打对方的作业面,地底下传来一阵空响,众人心服口服。他告诫大家:不管什么工程,都不能搞底面货。否则,既遭不住风吹,又经不起雷打,费钱又费力,这不是白忙活么?
他把抓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巡查各个工程项目。有时候还要俯下身子,伸手探查相关部位是否达到施工要求,在摸爬滚打中,排除了多个质量隐患;还找来专业人员严格把关,目的是不让村民蒙受损失。就算返工也要及时处理,否则通不过。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施工进展顺利。
丹景乡的干部投入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工作中。各村建设如火如荼,潘书记冲在第一线,他们也不例外,诸如测量、统计、协调等工作只恨人手不够,绝无空闲无聊之人。非常时期,双休日没了,八小时也涨了。干部村民一同劳动,并无分别。好在潘书记也不是无情之人,给干部留了调休机会。
但是潘书记也有无情的时候,那就是干部犯了不该犯的错,他会不留情面及时指出来,责令立即纠正。有的干部不理解为啥这样玩命,难免态度不端正,配合不到位,影响了工作。潘书记急了是要骂人的,直骂得这些人抬不起头来。可是,当他们听说还有不少外地干部想调到丹景乡来,和潘书记一块儿干工作,马上就想通了,转身就去了项目现场。
那几年全乡打了无数硬仗,值得!全安村村村口至今还有当时的工程记录——
简阳市丹景乡全安村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示范村工程项目公告: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简阳市丹景乡全安村。1,道路建设:新建通村公路2.5公里,改建通村水泥路1.1公里,改建机耕道2公里,新建涵洞2座;2、水利建设:整治山坪塘4口,新建山腰蓄水池180口;3、基本农田建设:新建枇杷(生姜)园1300亩。总投资584.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补助资金1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6.6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337.9万元。时间自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
需要说明的是,道路宽度在6.5米以上,蓄水池深度可达2.5米,直径在6—12米之间,无一不是水泥封底,保证蓄水有效。
全安村的建设成就是一个缩影,从中可以感受到丹景乡锐意进取的虎虎生气。陈八村建成了李子基地村,全安村和保安村的枇杷和核桃颇有规模。建国村依托荒山开发,建起了600亩优质核桃基地,青皮核桃一挂果就有人下订单,成为远近闻名的核桃村。当初动员大家调整种植结构,有的村干部还抵触呢,被狠狠教育了一顿后才主动转变。现在,他们偶尔要抱怨为啥早几年不这样干?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8002.JPG
丹景乡不断迎来好机遇:成都到三岔湖的旅游快速通道穿过丹景乡腹地,车程约需20分钟;丹景乡被纳入国家级天府新区,定位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原来的穷乡僻壤跃身一变为高大上的国际度假区,前景光明灿烂。
站在保安村簸箕湾口子处,左边是神奇的丹景断崖,迎着旭日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右边是从丹景山主峰延伸的山岭,长约十余里,树木葱郁青翠欲滴,很像苍龙飞腾;前方高山上,神奇的人头石如同一位年长的尊者慈祥地守护着这一方百姓;山坡正中,屹立着一棵高大茂盛的柏树,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树三身,那就是充满悲情的三国传说忠烈柏。丹景山下还有很多三国遗迹,丹景乡据此规划三国风情小镇,可说是一着妙棋。
保安水库位于簸箕湾中间,湖水清冽,如同镶嵌在山谷中间的一颗明珠。新修的草油路绕湖一周,适合自驾、骑游与徒步。敏感的商人抢滩入驻,建起了富有休闲特色的乡村酒店。路人无意中发现,那湖水会悄悄上涨。一点点漫过堤坝,流向远方,浸润大地。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8025.JPG
到2014年退休,算起来潘水平当领导的时间,武庙乡二十二年,丹景乡十年。在他指导下,不少干部表现突出,积极上进。两个乡22个村先后步入文明村、先进党支部行列,获得各级党委政府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更多。郭学斌和刘光应等人因工作扎实,能力出众,从基层被提拔为国家干部,后来分别担任丹景乡人大主席和武庙乡人大副主席。还有一些年轻干部勇挑重担,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成长为基层政权中难得的优秀人才,他们相继走上重要岗位,担任更高职务,谋划一方产业繁荣大计,躬身行政,执政为民,发挥重要作用。
在村民的眼中,潘书记就像村子里的人,跟他们没啥不一样。只有一点,潘书记工作那么忙,却看不出他有一丝疲倦的神色。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9-6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之作,大赞。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巫昌友 发表于 2016-9-6 01:57
精华之作,大赞。

谢谢版主支持!
发表于 2016-9-1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脱贫工作要办好,离不开主心骨!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凯瑞乡村别墅 发表于 2016-9-18 10:22
脱贫工作要办好,离不开主心骨!

确实如此。
往往是关键的一个人点燃了群众心中久蓄的热情,多大的苦难都能克服!
因此,只要把领头的人选好了扶贫事业获得成功那就有望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4 06:47
好感动!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3-3 08:39
人杰、地灵,这里大有希望!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7-3-3 08:39
人杰、地灵,这里大有希望!

早在二十年前,这个地方的干部群众就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