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26|评论: 0

[泸州杂谈] 人民日报刊发王东明文章:用好干群互动平台 践行网上群众路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健全机制规范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群众通过网络反映诉求,是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帮助网民和广大群众解决问题,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也是党委政府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把办理网民留言和诉求,作为一项入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经常性工作,着力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把线上流转、线下办理贯通起来,努力将网民的诉求回应好、解决好。
一是健全办理机制。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民网网民给省委书记、省长留言办理工作的意见》《省委书记、省长信箱办理规程》和《四川省网上投诉事项办理规程》《四川省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实施意见》等,建立了定期浏览、网上交办、限时办结等制度,形成了一套具体的操作规范、工作标准,提升了办理质效。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建立信访工作约谈、通报、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压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属地责任。建立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参加信访突出问题实地督查。去年以来,对久拖不决的积案难案和信访重点问题,开展了4次全省面上的统筹实地督查,有力推动了群众诉求及时就地解决。
三是开展满意度评价。建立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对在网上初次登记受理的信访事项全部纳入群众满意度评价,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在信访领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去年,在信访事项办理满意度评价中,群众对信访部门满意度达86.4%,对责任部门满意度达82.3%。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努力做到群众网上诉求“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办理有反馈、结果有评价”。
坚持“键对键”和“面对面”相结合,持续“走基层”办好事办实事
网络是虚拟的,百姓的需求却是具体的、现实的,通过网络联系和服务群众,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必须把网络民声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包括广大网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近年来,四川省委坚持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连续3年在全省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解决了一大批广大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一是广泛听民意把准群众需求。组织全省机关干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真切感受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有针对性地收集广大群众对上学、看病、就业、安居、饮水、行路、用电、通信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努力掌握群众真实需求。
二是全面动员下基层解民忧。全省300多万机关干部不分上级下级,不分行政事业,不分城市农村,纷纷走出机关,走进群众家门,广泛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难题。特别是6万多名藏区干部与25万多户农牧民结对认亲,通过一次次上门问候,一件件好事实事,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领导攻坚化解积案难案。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每位省领导联系指导1个市、1个县、1个村和1至2户贫困户,既深入一线、掌握实情,又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近年来,我先后7次到联系的中江县,深入城镇乡村、田间地头、工业园区、企业车间、项目建设现场和困难群众家中,广泛听取意见,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并在中江县带头接访。2015年,全省19位省领导接访,包案化解2065件信访积案难案,带动全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接访下访4.2万人次、接待群众13.3万人次,处理积案2.3万余件。通过网上听民意、网下“走基层”,既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也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