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国到联合国总部表演受追捧高考试卷高一学生平均能得106分人均40万元奖励老师住房百名省内名师组团来校三类高中保证本科升学率超过90%
(赵泽卫、王维华报道)
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是由德昌县政府出土地200余亩、四川思宇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亿多元、绵阳南山中学全权管理的高端学校,因建在德昌县,人们简称为德昌南山。开学一年来,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生活环境等深受师生和家长喜爱,已有凉山、攀枝花、成都等地学生4000多人来校就读。高、初中与绵阳南山中学同步学习、用相同的试卷考试,用同一标准判卷,成绩优于绵阳南山中学本部,200名高一学生中,就有10名进入绵阳南山中学前100名,以绵阳南山中学十多年的高考成绩比较,一本升学率将超过50%,本科升学率将超过90%,有1%以上的学生将考上清华、北大。今年期末考试,小学生由县城一、二小老师出题,德昌南山学生数学、语文、英语成绩领跑全县。
但南山管理团队和师生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们决心在4年内把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建成“攀西领先、四川优秀、全国知名”的高端国际学校。
《白雪公主在凉山》到联合国总部表演受追捧。由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老师根据《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白雪公主在凉山》,由南山学校师生以汉、英双语、通过歌舞并茂的方式表演,其充满诗意的风格展现了凉山彝族的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白雪公主在凉山》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工作委员会、美国美中教科文基金会的邀请,于7月29日,成功登陆联合国总部,参加第五届“星光校园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受到热烈欢迎。随后,《白雪公主在凉山》又到马里兰大学参加了“星光校园.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马里兰大学星光盛典演出活动,照样迎来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美国中国文化研究院专家太勒说“该剧实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高考试卷高一学生平均能得106分。今年的高考英语试卷,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用来考高一学生,结果人均得106分,这个成绩在高考学生中也是高的,徐侦同学考了141分,这让人对德昌南山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感到好奇,对学校的英语教学成效充满期待,这成绩的取得主要得利于该校特级英语唐老师,他创造的英语教学先学词汇、再练阅读和写作、最后针对高考适应性练习的“三步法”成效明显。
百名省内名师组团来校。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考改革要求,已从今年开始实施公办学校就近划片招生,如绵阳南山中学哪样在全省范围内考招优生收费的做法,已逐步叫停,原来每年招考2000名择校生的绵阳南山中学,今年限招400个,并逐年减少,2年后停止。2000名择校生停招后,绵阳南山中学经过十多年努力,才打造出来的100余人的省内、甚至是国内顶尖教学团队将无用武之地,这群优秀教师如果分散到各学校,团队优势将不复存在,这将是四川、甚至是全国的损失。好在绵阳南山中学的管理团队早有布局,提前在德昌建成了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三年内,这个优秀教师团队将分批来德昌南山从事教学工作,这将帮助德昌南山、甚至是凉山教育实现一步跨千年的梦想。
人均40万元奖励老师住房。为解决老师住房问题,在德昌南山学校任教的老师,从签订工作合同之年起,前5年由校方每年补助购房总金额的6%,后10年每年补助购房总金额的7%,以平均100平方米的精装房40万元计算,前5年每年补贴2.4万元,后10年每年补贴2.8万元。15年在德昌南山学校任教的老师人均得到住房补助40万元。
“三类”高中保证南山学子90%以上考上本科。对初中、高中学生,学校可通过考试等方法选择优生,德昌南山学校超前的管理教育理念,超强的教师队伍,优良的学习风气,绝大部分学生考上本科是完全有把握的。对小学生,德昌南山学校通过培养学习兴趣,加强特长培养,采用寄宿制等延长学习时间、由把关教育先培训好任课教师再给学生上课等提升教学效率等,打牢升本基础。学校今年将招聘100名优秀高中教师,经过一年培养,为明年扩招高中学生做准备,从明年起,德昌南山学校高中学生将分为“精品班”、“特长班”和“国际班”三类。
精品高中一一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精英班,安排最优秀的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参加高考,把学生尽量多的送进中国名牌大学。
特色高中一一招收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组成艺体特长班,招收数理化生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组成奥训班,让他们在各类竞赛中获奖,通过推荐,大学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加分等方式,把有特长的学生尽量多的送进中国名牌大学。
国际高中一一与国外学校和培训机构签订协议,通过合作办学、(如开办“二加一”教学班,即在中国读二年高中,在国外读一年高中后,直接在国外参加高考,以德昌南山学生的考试能力,足以保证让更多的学生考入国外名牌大学)交流培训等多种方式,把更多的学生送进国外名牌大学。今年9月美国马里萨斯公园学校将来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年底实现第一批师生教学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