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革命苏区时期(1932-1935年),川陕省及赤北、赤江、红江等苏维埃政府大力兴办国有企业,以军事工业为主,红四方面军军工厂、被服厂、碗厂、纺织厂、斗笠厂、造币厂、钢溪河脚码子厂等121个国有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盛极一时。红军在传播革命火种的同时,也撒下了工业发展的种子,开了通江兴办国有企业的先河。
七、八十年代通江生产的工业品以优良的品质,闻名遐迩。县丝织厂1973年生产的绉帕获达县地区同类产品第一名,1977年生产的丝织被面获省轻工系统同类产品第一名,1979年生产的闪光“孔雀”牌被面参加北京国庆展览,誉为“巴山孔雀飞北京”;县肉联厂1982年生产的灯影牛肉、灯影羊肉,获省商业系统优质产品称号;龙溪沟酒厂生产的银耳大曲,因银耳的营养成分保持完好,“醉而不伤”,口感极佳,1985年被评为全省群众喜爱的“牛年十佳产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