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中,寻找醉美乡音 在金桂飘香的九月,醉美乡音走进了素有"红军之乡" "川东北氧吧"之称的巴中,巴中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而巴中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其中最值得称颂的当属“巴山背二歌”,早在2006年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久远的“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二哥是随着巴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谓久远。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哥",把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叫《巴山背二歌》。 蓝天白云下的背二哥 庞大的背运队伍在漫长的背运途中更唱迭合,相互学习交流,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自发式传承。 作为一种山歌,《巴山背二歌》生动地反映了背二哥们的生活状态,劳动场景和内心世界。 巴山人的“背二哥”精神 其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生动形象传神,所表达的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不可言;其旋律清新流畅,唱腔高亢明亮,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 "巴山背二哥"是巴山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巴人历史的依据,是承载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传承困难的“背二哥” 巴山背二哥以自己的艰苦与辛劳,坚韧与执着,豁达与开朗,聪颖与智慧,不断改变着大巴山的历史,努力推动着大巴山区的文明。但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剧,背运业由原来的长途背运演变为今天的短途背运,且从业人数越来越少,"巴山背二哥"正逐步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濒临危机,记录“巴山背二哥”的发展轨迹与传承故事只是杯水车薪,保护与传承才能使其真正的保存下来。 巴山拍摄纪实 大巴山地区山路艰险 走在高悬于空中的吊桥 行人需提起十二分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