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跑龙套”到成为一代名家
有才不等于“天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天生具备小生演员天赋的陈智林,好身材、靓扮相、美嗓子,但在陈智林眼中,具备这些不等于就是"天才"演员。
他15岁开始学艺,就是从跑龙套起步的。学艺之初年龄偏大,骨头的软度和力度稍差。为了舞台上精彩的亮相,陈智林吃尽了苦头,克服了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冬季室内比室外冷,夏季练功房温度近40摄氏度,他练功不辍,终于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成长道路艰辛,成就非同凡响:“用心悟,学艺精”
艰辛练功磨练了陈智林的意志,也让他养成了早晨不睡懒觉的好习惯。如今,哪怕每天的工作、演出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他都要坚持凌晨起来练功,雷打不动。
陈智林说:"我能成功没什么秘诀,关键在于多一份勤奋刻苦,多一份用心钻研。"
坚持换来全新的自己:用"情"演活每一个角色,用"心"演好每一场戏
在演出《巴山秀才》时,为达到演出要求,陈智林用了50天时间,硬把体重减轻了近13公斤。即使这样,他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充沛的热情。每次演完《巴山秀才》,陈智林都全身大汗淋漓,湿了几层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许多工作人员心疼地说:"你真是太累太苦了。" 陈智林却笑着答道:"塑造巴山秀才让我心力憔悴,每次演出都感觉自己在脱胎换骨。"
▲ 陈智林在《巴山秀才》中饰演孟登科一角色
关键词:传播
▲ 陈智林在欧洲演出《火焰山》
陈智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最多的是 “川剧与世界舞台的共鸣”。陈智林说,川剧最初是以“变脸”、“吐火”等绝技走向世界的,但如若以点带面的推广川剧就是“ 贩卖器官”。
在欧洲演出“变脸”后,观众希望看到更加全面的川剧表演,于是有了《火焰山》等全新的节目。登上国际舞台的川剧剧目越来越多,形成了“ 点面俱到”的新态势。“川剧风”一时间席卷了法、英、瑞士、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传承
纵观川剧市场,普遍缺乏年轻观众,难道是川剧“老而无用”吗?陈智林并不赞同。虽在近几年,我们觉得听交响乐、看音乐剧等洋玩意才是高雅的,却忽略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忽略了身边最美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而丧失了文化自信。
陈智林说, 戏剧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如今,四川省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进的“川剧进校园”就做得很好,实际上就是为川剧发展培育土壤。
如今的他,被誉为川剧届“时尚魅力之子” 两度获得戏曲最高奖——“梅花奖” 他用信念与坚持深耕所爱 只因为他相信 川剧人多一份执着与坚守 川剧的明天便多一份璀璨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