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个人贷款业的倒爷变:识破变相高利贷 "倒爷"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群体,"倒爷"一词广泛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内 地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尤其是在价格双轨制时代,一些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被人们戏称为"倒爷"。"倒爷"一度盛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北京地区最为流行。 谈到倒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古玩市场上插着口袋踱着方步细眼瞄着摊上的古玩字画以中间差价生存的投机商人。这类人群手头都有点“闲钱”,也有那一双慧眼能看透东西的价格,算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最近个人贷款市场上也出现了这么一伙专门赚取差价的“倒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笔者慢慢揭开这伙人的神秘面纱。 小利息贷入,高利息贷出 古玩市场上的倒爷是贱买贵卖,从差价里谋取利润生存。而个人信贷业务里,倒爷的利润是“利率”既小利息贷入、高利息贷出。通常情况下,倒爷吃掉的利率为1-2个百分点。以十万元的贷款计算,如果贷入月息为3个百分点,贷出月息为5个百分点,那么“倒爷”这个月所能赚取的“差价”是2000元。 通常情况下,倒爷所选取的贷入对象是无抵押的担保公司。以巴中民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例,他们的贷款要求仅仅是居住在巴中、月收入2000以上的个体经营户,最多可以贷款达到100万元,每个名额可以贷款的最高额度来算,倒爷的月收入可以轻松上万。上班族,根据银行流水账单(偿还能力)最高可贷5万元。 最大的资本是人脉 也许你会问,他一个无正当职业的倒爷,怎么可能是个体经营户呢?按照常规的逻辑,倒爷当然不可能提供个体经营执照这样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对于个体金融界的倒爷来说,他们庞大的人脉资源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个人信贷业务的倒爷来说,他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资本就是人脉。通常情况下,倒爷手里都有若干可以申请到贷款的“身份”,这就是倒爷的人脉资源。倒爷只需要给这些“身份”的主人少许的报酬就能合法的利用这些“身份”为自己服务。 风险与利益共存 个人信贷业的倒爷的客户都是急需现金支持的家庭,比如遭遇重大事故、伤病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共同特点是固定资产不能套现,却又急需用钱。倒爷的做法就是拿客户的资产作抵押,然后贷款给客户。这和银行贷款相类似,却省去了许多麻烦的手续,因此倒爷不愁没有客户上门。 高利益的行业必定存在高风险,个人信贷业的倒爷也不例外。就像古玩市场的倒爷一样,一旦看走了眼,也许会赔的血本无归。由于不需要繁琐的手续,倒爷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资产二次抵押。如果客户用抵押过的房产贷款,那倒霉的只能是倒爷了。 金融界:个人贷款业不需要倒爷 倒爷这个行业究竟合不合法?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倒爷的行为就是变相高利贷,严重搅乱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出台法律制止这种行为。 总部位于江北望王路的巴中民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言人就表示说,倒爷和担保公司不同,倒爷没有运营资本,因此并不具备放款资格。而现在的担保公司的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的手续得到了很大的简化,贷款幅度也有所提升。以巴中民盛投资个人无抵押贷款为例,只要居住在巴中、月收入最低2000元、工作满六个月(或营业执照满半年)就可以申请个人贷款,最高能贷到月收入的25倍,而且三天内就能放款。个人贷款无需再找倒爷了。 随着温州富商神话的破产,变相高利贷的倒爷也会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解开面具。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富商出走的金融闹剧,金融界应当抵制倒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