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今天我们伟大的省教育厅又出台了个新高考改革办法,规定我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的3个选考科目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折算成相应分数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看起貌似是巨大的进步,但仔细想一哈真心是吗?
事实上我的第一感觉为:尼玛又在改革四川这高考天天改改改硬是不晓得在改啥子改!
每届学生都是试验品样,改过克改过来还不是等于没改。自己看后头跟帖好多骂的:
1 首先比如说那个合格考试制度。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设置合格性考试,14门科目,分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美其名曰“全面发展”。 几十年前就在喊全面发展了到今天还没喊腻?我谢谢你。一再宣扬什么全面发展,我觉得像极了功利主义,看年年的高考状元都能秒变网红,不过我们社会更多需要的不是专业人才么? 弄出14门科目,合格考试,呵呵合格考试?看这考试的名称就晓得有好水了,估计也就比开卷难一点点嘛! 并且大家都晓得,我们以前也不是没得音体美啊,但是学校为了抓高考分数,根本就没上过几节课啊! 2 再比如说最大的改革点:等级制考。 意思是学生可自主选择的3个选考科目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折算成相应分数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对此我不直接骂,就分享下我的观点。 政史地属于文科,理化生属于理科,早就是总所周知的事实。假设高一有一个背诵能力强悍的学生一时兴起选了门理科,马上发现学不走了。这个时候怎么办?理科生同理,一个天生长了个计算机脑袋的学生一不小心选个文科,估计也会背得吐血。 弱化文理分科?十几岁的学生,哪儿晓得自己喜欢研究贞观盛世,还是喜欢倒腾青蛙解剖?就算是家长,多半也不一定搞得清他家学生的兴趣究竟是讨论四川季风气候,还是在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上。 我是这样估计的:擅长文科的还是选政史地,喜欢理科的还是选理化生。 所以,这条改革=没改。 3 再说哈学生的压力与唯分数论——丝毫未变。 不要看改革的等级考试没有算分数,只要语数外算分数,只要最后的高考算分数,那么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基本原则就没有变!无条件无背景的学生唯一依靠的还是只有分数! 然后就绕回老问题了:对于生活不那么优渥的家庭来说,相比尽早学技术工作创业,花大量时间金钱投资在分数上是否值得?——这要打一个巨大无比的问号。
爹娘牛X的学生,照样能在城市的好学校里学习,享受这盛世里的窗明几净,走向无限可能性的光辉未来; 而爹娘不那么牛X的学生,倒是有机会读个职校什么的(我从不觉得职校丢人),不过效果有可能如下: 对于四川的教育我是没得撒子期望的,我只希望像教育资源不均衡啊、高考招生有猫腻啊、代考黑幕啊这些鬼消息能少一点。
另外,越落后的地方教育越穷,求稍微分点正常的学校过来嘛!不然10年后,成都省人可能都要俯视我们这些穷乡僻壤的群众了。金字塔顶端的学生有条件有潜力,金字塔中层和底层的学生也该有机会成为贡献社会的人啊!
还有一点就是我很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同意“一考定终身”这句话——分数决定了我选择哪所学校,这所学校决定我未来几年的生活,这未来几年又几乎决定了我的前半生。所以能不能考虑真正把选择权让给学生,多次考试定终身?
高考制度需要好的学前小学教育、好的评价与竞争方法、好的择校制度等多方面推动,不可能是分分钟的事,也不是一纸文件就能颠覆的事。一个等级制度,算得上什么改革。是我重获这个机会的话,大概还是选那几科,还是一样的学习习惯,最终高考十有八九还是考那点分。 不信大家可以仔细地想象一哈,以大多数人的天分,就算有个机会重新选择考试科目参加高考,你又能够多得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