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个热闹
给武钢新任董事长马国强的一封公开信
http://bbs.cnhubei.com/thread-3855695-1-1.html
(出处: 东湖社区)
给马董事长的一封信,我有话要说
——对武钢未来的一点建议和反思回顾
马董事长你好:
本人张平分,男,武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职工,还有三个月就退休了。作为第二代武钢人,我有话要说。分两部分。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武钢走到今天这种衰落混乱局面,早在刘本仁时代就埋下了祸根。
(二)对武钢未来的建议及展望。
先谈第一部分。武钢走到今天这个状况,它宣告了所谓专家治厂的彻底失败。早在1997年-1999年期间,就面临着第一次钢铁产能过剩(大部分产品结构性过剩)的危机,武钢展开了三年的大讨论:企业有困难,我们(职工)怎么办?并从97年起至2007年十年间,下放了二级单位的投资权,允许二级单位把折旧基金用于自主投资。事实证明:口号的提出和下发投资权,都不是好办法,甚至是错误的。我所在的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原经理陈家唯就从1997-2002年,盲目投资1.4亿(相当于今天的5亿以上)上马九个项目,全部失败,职工戏谑:九杠不开花。把耐火公司搞得民不聊生,四面楚歌的境地。后来我化名向国资委、刘本仁、王炯和工会主席(马启龙?)连发四封信举报此事,才于2003年4月免去陈家唯经理职务。耐火如此,其他二级单位也少有成功事例。记得97年,陈家唯多次利用开安全调度会之后,谈他对投资的构想,征求我的意见(本人当时是安全科职员,武钢参加1994年全国第一批经济师统考合格的经济师;武钢1700人参考,及格的只有41人)。我明确反对他上马碳棒(电池碳棒)、纳米材料、和磁性材料等决定,认为耐材公司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不了解行业背景和产业背景,后续资金不足等,并引用蒋介石的话劝他:千做万做,不熟的不做,蚀本的生意不做。他听不进。后来我向他郑重建议过:(一)、1、争取与华新水泥厂联营或参股(记得当时华新水泥厂上市几年,急需资金扩大产能;记得华新水泥总资产约5.8亿元?),利用对方成熟的生产技术少走弯路;2、如果对方不肯,我方可以转产水泥,因为耐火材料很容易向硅酸盐水泥转产,有一定的技术储备。理由是:经济学界一直呼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扩大人均住房面积——这是必然趋势和民生发展方向,预计短时间内没有投资风险。上述建议被陈家唯否定,理由是生产水泥很脏,设备设施傻、大、粗、笨;(二)、可以和成熟的其他建材企业联营,生产建筑陶瓷制品等,也被他否定;(三),我特意搜寻的报纸剪贴给他说,可以在阳逻等地生产建筑用砖(水泥砖,粉煤灰砖,环保节能砖),他表示不感兴趣,理由同前,使用矿山机械,傻大粗笨脏;他表示喜欢高科技的东西。什么磁材,纳米材料啊,等等,对此,我表示经营有很大风险。我的观点是:不管它高科技低科技,能够赚钱就是好科技。他听不进。最后,我提出(四),如果你有闲置资金急于寻找投资回报,一时半会又没有好的方向和产业,你可以把资金进入股市的二级市场——专门打新股(申购新股票),在当时没有任何风险 ;他说国家有文件,不准国企随便进入股市。在诸多建议中,他只对耐材供应专业化(即我提出武钢所需耐火材料只能由耐火材料公司独家专业化供应)感兴趣。
他决心已定。我见此人迂腐,他只能干点课题的实事,不是称职的企业管理者,更不是那种虚怀若谷,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不足与谋。现在,华新水泥总资产上百亿,上市公司总股本14亿,历史上最高股价58元/股,现价7.31元。2014年,华新水泥还盈利32亿元(附:寄来报纸剪贴复印件,我有百份这种A4纸剪贴)。如果他采纳我的建议,耐火今天该是怎样?我常常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人有机会而没有能力,有的人有能力而没有机会;想干成一件事有许多理由,不想干也有许多理由,这也许就是时代的宿命。
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刘本仁在小组会上多次提出钢铁产能过剩,武钢效益下滑,希望国家多出扶持政策(为此,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在小组会上批评了他的说法,我在电视上看到,报纸上看到)。98年,我在住院病中,用手写了一份给刘本仁的建议信,1、提出武钢可以和华新水泥厂联营或参股;2、积极扶持发展壮大武钢工、民建企业——向房地产业进军,3、积极引进武汉大学等一流学府的优秀文科生(经济、法律、文史哲政治学社会学人才)——着重培养并委以重任——因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理工科生缺乏艺术性和敏感开阔的视野,并指出我所在的经管一班有许多优秀的文科生可以培养重用:如彭光训,周明华,何纯纯,陈坦发,刘鞍生(刘鞍生最为优秀,极具邓小平的风范)等。武钢要获得极大的发展,必须有一流的文科生来参入其中。可惜,这些极有价值的建议,刘本仁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没想到,时隔17年,在武钢风雨飘摇之际,正是由马国强总会计师来临危受命,收拾残局。后来,武钢集团公司退回我的信件,由耐火公司办公室卓志林,胡学国退给我并带话:怎样给领导写信。
他们走后,我撕碎信件,心灰意冷。我知道,他们迟早要把武钢引上穷途末路的。不幸而言中。从刘本仁时代起,就犯了一系列经营战略的失误,到邓崎林时代更是一派荒唐。
人生如戏。还有3个月我就退休了。
武钢的未来在哪里?
谈第二部分。我只能有总体看法:收缩战线,精简结构(供、产、销结构,管理、产业,产品、人员,干部等结构),哀兵姿态,寻求各界支持,培育特点,固基向外拓展。
写完这些,我晚上散步,碰到熟人,才知道有武钢重组的十大措施微信,和我大同小异,更具体化了。今天的形势,比刘本仁,陈家唯时代更加艰难了。
事实证明,武钢没有抓住房地产、工民建等产业的发展,相反,视为包袱,刻意改制和边缘化,是一笔极大的战略失误。我认为,武钢应以哀兵姿态,积极扶持发展工、民建,仍然是一个权宜的、不错的选择。武钢建工集团(市政工程、钢结构工程等)基本可以不与武钢发生业务关系。遗憾的是,2015年湖北省市政工程(金银奖)评选结果通报,无论是建设单位、参建单位还是监理单位,可以有大冶县的建工企业,都没有武钢建工的身影(《湖北日报》2015年10月12日)。应当承认,理工科毕业生在发展生产力上是有一套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的武钢建工,武钢房地产公司却留不住一本城建学院的毕业生,据说每年招进10多名毕业生,一年以上的难留1人,原因是待遇太低,月薪才3200元。武钢建工的活干不完,可是能力不够。据悉,在国外有一个项目,还没有开工就亏了,原因是预算员漏算了9000万元的成本,武钢建工只好违约赔偿出局。没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储备,难有大作为。武钢不成文的规定,辅助产业的职工收入不能超过主体厂(武钢股份)职工的收入,这极大地挫伤了城建学院的毕业生在武钢工作的愿望。据2015年全国高校就业薪酬统计:收入位列第一名的是一本城建学院的毕业生,其次是金融的;湖北省统计:华科大、理工大、武科大城建学院本科毕业生五年内月收入上1万元的占比第一位。武钢建工集团,武钢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应当有发展的春天。请看铁珞山一带的高楼大厦,挂满武汉建工的巨型标牌,武钢建工、武钢房地产在哪里?邵为民出任副市长,这对武钢非钢产业,对建工集团,房地产都是利好,为什么不积极利用?没有一流的技术人才,工民建、房地产不好发展啊!还有武钢工技集团,能源总厂,氧气公司等都可以走出去,到其他大型企业去服务,去工作的。以哀兵姿态找市场是有希望的。
2008年,09年,我写过2部短篇小说,都是以武钢耐火材料公司为背景的,所述人事,极具真实性,可惜,《武钢文艺》不敢发表,他们打压我的作品,喜欢歌功颂德——正是歌功颂德才造成武钢今天的低效和混乱。2部小说分别是:《输钱是公家的》,《婚礼变奏曲》,他反映了企业里真实的众生态,反映了决策失误、腐败的存在和管理的粗放及漏洞。如果时时有人敲警钟,礼贤下士,武钢今天不至于此。
去年,我的短篇小说《香米》获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推荐参加中国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评比(湖北省内只有四家单位具有评比推荐资格:湖北省作协,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文艺》,《芳草》杂志,共推荐8部短篇小说参评),虽然落选,但真实的实力我心知肚明。
马总,你身上的担子很重。武钢的未来在你们的肩上,任重而道远!我的一点牢骚和陋见,不成体统,让人见笑了。祝你成功!祝你身体健康!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职工:张平分
2015年10月11日;10月18日修改成文。
董事长, 武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