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198|评论: 1

[群众呼声] 变“输血”为“造血” 仁寿因地制宜脱贫攻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仁寿县着力创新扶贫模式,发展拳头产业,推进“造血式”脱贫,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带动贫困村、贫困户收入不断线,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在仁寿,因地制宜脱贫攻坚已经创造出大量可行有效的实战经验,无论是怎样的预期、无论采用什么措施,所有的贫困村都只有一个目标:在2017年摆脱贫困,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精准脱贫、典型带动”
   
    先富带后富模式
   
    “现在政策好哦,给我们技术指导、给我们送种羊、帮我们卖、还帮我们养,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9月23日,雨过天晴,仁寿县松峰乡雀岩村3组的贫困户熊忠良忙完了基本的家务后,就带上镰刀,跟着养殖示范户刘毅一起去割草。
   
    “我没有技术,也没有羊圈,只能帮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感谢他对我家的扶持。”熊忠良说,自己寄养了10只羊在刘毅的养殖场内,成熟后收益也能有4000元左右,下一步还想寄养数量更多的羊,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曾经,刘毅也挣扎在贫困线上,如今,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他成为雀岩村有名的脱贫带头人。在他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区、运动区和生产区里喂养着200多只羊,其中部分是周围贫困户“寄养”在此的。
   
    除了“寄养”以外,刘毅还在寻思“代养”模式,他准备把自己的羊羔免费送给贫困户养殖,教会他们养殖技术,定期上门服务,养成商品羊后再回收销售,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给农户每只300元至500元的代养费,帮助他们脱贫。
   
    仁寿县松峰乡8村7贫、山多地少,但牧草丰富,该乡党委、政府通过调研走访,结合群众意愿,决定走养羊脱贫的路子。在对全乡228户精准贫困户家庭情况的反复梳理、筛选后,确定10户有劳动能力、有文化基础、有强烈脱贫愿望贫困户作为养殖示范户,通过联系部门、乡政府支持,银行贷款和贫困户自筹的办法筹集资金,帮助示范户修建羊圈、购买羊崽;通过协调山羊协会,采取“借羊还羊”的模式为示范户“衍种”(即:把15头种羊免费“借”给示范户养殖,产下羊崽后退还给协会)。
   
    2015年,松峰乡10户贫困养殖示范户全部脱贫,其中5户已达到年出栏山羊100头以上。这10户贫困养殖示范户实现脱贫以后,在乡党委指导下,主动认领帮扶对象81户。针对无文化、无技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寄养”模式:贫困户买来羊崽到示范户养殖场统一养殖管理,同时贫困户到养殖场务工,养成商品羊后,由示范户统一销售,并将资金直接付给寄养贫困户。针对有文化、缺资金、无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代养”模式:示范户将自己的羊崽免费送给贫困户养殖,并教会其养殖技术,定期上门服务,养成商品羊后,由示范户统一回收销售,给贫困户每只300—500元的代养费。今年以来,通过先富带后富,以“寄养”、“代养”模式,全乡已有77户、227人脱贫。
   
    “农场+电商+贫困户”
   
    经营模式
   
    为弥补产业扶贫项目有“产”无“销”的问题,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顾虑,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脱贫的信心,在仁寿县高家镇党委、政府引导下,2015年12月,由该镇土门村文书亢丹和罗汉村文书张静发起,注册成立了一家以“农场+电商+农户”为经营模式的家庭农场——仁寿县高家镇山沟沟生态家庭农场。该农场主要借助电商平台,销售粮食猪、土鸡、土鸡蛋等农村特色农产品,主要销往成都等地。
   
    今年3月,国家精准扶贫项目——产业扶贫项目在高家镇全面铺开,农场应时调整经营模式,采用“农场+电商+贫困户”的模式,将合作对象立即调整到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致富上来,全心全意帮扶贫困户脱贫。考虑到贫困户自身条件的不足,家庭农场率先在土门村、罗汉村、玛瑙村实践新型经营模式,免费发送鸡苗给贫困户喂养,共给3个村89户贫困户发放土鸡苗800只,同时,农场主动与贫困户签订土鸡回购协议、养殖技术培训协议,并承诺凡是贫困户饲养的土鸡蛋以高于市场价0.2元回购、土鸡以高于市场价2元进行回购。
   
    据统计,贫困户饲养的土鸡纯收入能达到母鸡150元/只、公鸡50元/只,年人均纯收入最低能达到1500元。后期,高家镇将把此种模式推广到全镇,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将贫困户种植的核桃、鸭、兔也推向网络,并充分利用高家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远方来客到高家旅游,体验农家生活,将贫困户养殖的猪、鸭、鸡用来款待远方来客,增加贫困户收入,为高家镇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注入暖心的力量。
   
    “优势互补、互助共赢”
   
    发展模式
   
    为解决精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仁寿县景贤乡同意村将优质水果扩产增量、更新换代作为长期增收主力军,在发展柑桔产业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填补党支部无资金、缺技术、难销售的难题,2016年4月,在景贤乡政府和同意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引进四川橘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当地以“公司+合作社+支部带农户”的新型模式发展产业,合作社流转同意村8组土地350亩打造优质柑橘种植基地。公司投资自身65%+农户20%+支部5%,总投资90%,协会投资10%。农户只分红不担险,基地未收益时,合作社、公司支付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基地见效时,每年的实际利润按流转出土地的农民20%,村党支部5%,协会10%,公司65%的比例进行分配。
   
    同意村通过建立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将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起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公司利用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弥补党支部寻发展、无资金的空白,填补农民有劳动力无技术的难题,解决合作社有商品无销售渠道的困境,帮助景贤乡政府和同意村实现农户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农户除享有年终利润的20%分红外,还享有土地流转收益、国家耕地地理保护补贴、合理间种收入和基地的务工收入等。柑橙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提升,增加了公司、协会利益。
   
    “资金周转使用
   
    小资金撬动高收入”增收模式
   
    为改变过去“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现状,仁寿县大化镇英雄村立足村情、民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贫困群众短期见效、吹糠见米的增收主渠道。
   
    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业的资金瓶颈问题,村两委多方筹集、整合扶贫资金,成立了规模20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用于为贫困户垫资购买鸡苗、仔猪和小羊等生产资料,并通过补贴调动群众积极性,最终实现增收致富。
   
    “产业周转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需要使用周转金的贫困户向村两委提出使用申请,由村两委组织审核,通过初审后的贫困户,必须与村两委签订资金使用承诺书,承诺资金使用范围、还款金额和时限。
   
    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循环带动更多困难群众增收致富,英雄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对发展畜牧养殖的贫困户实行垫资补助。其中:养鸡每只补贴5元、养羊每只补贴50元、养猪每头补贴100元。
   
    2016年,该村首先启动见效最快的养鸡计划,通过多方考察,订购眉山温氏集团的青脚麻鸡,每只鸡售价约25元,每户垫资购买鸡苗100只,超出100只的部分自行购买,每只补助5元,每户补助金额不超过2000元。待鸡苗出栏后,退还垫资购买的鸡苗款每只20元。2016年5月,英雄村发动农户自行搭建围栏和鸡舍,在通过验收后,动用5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购买约2000只鸡苗,支持20户农户进行第一批次饲养。按照目前市场行情,第一批鸡出栏后,每户养殖户平均增收约2000元,20户贫困户共增收约4万元。
   
    英雄村通过使用5万元的产业周转金、发放1万元的养殖补贴撬动贫困群众实现4万元的纯收入。(张敏红 记者 罗俊涵)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9-3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顶起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