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94|评论: 28

[文学.历史] 川剧乱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0451qcdwigz7kkw6db7d.jpg 230452yo117okot3woe7me.jpg

川  剧  乱  弹


把打丑,壮个壮个壮——丑!

    “啊——依——”

      川剧最大的特点,主角还没出场,帮腔就先来了,目的是营造气氛。
      小时候经常在灌县川剧团里玩耍,也就是现在幸福路楼外楼的位置。那时叫商业场,分为前场和后场。剧团就处在前场的位置,前场两边都是两层的木建筑,听老一辈讲,楼上都是商铺,那是好不热闹,左右两边楼中间还有天桥连接。打我知事起,热闹没有,楼上楼下都是住家户,虽然没有他们说的热闹,到是邻里和睦亲切。

      大清早,就听见剧团开始吹哨哨,叫人起来练功了,有掉嗓子的、有压腿练腰的、有打箭子的、有拉胡琴的,还有拿着枪对打的……
      那时没有古装戏,都是些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朱总赴会》(高腔•作者周又郎)、《山茶花开》(小川剧•作者周正)、《大表哥送亲》(高腔•执笔陈工,李子增色,谢思道)、

221823istm7lggs7pc7mxu.jpg

                              
《两亲家》、《向阳路上》、《好媳妇》、《乌兰其其格》、《送货路上》、《园丁之歌》、《萍果树下》、《两张发票》、《卖蜂糖》、《新队长》、《攀枝花开》、《审椅子》、《鹿山号角》、《草原新火》、《红云岗》、《苗岭风云》、《瑶山春》、《水上交通站》、《海岛女民兵》、《红色风暴》、《三月三》、《春潮急》、《落卢湾的枪声》、《枫树湾》、《海防前线》、《万水千山》、《借爸爸》、《三女伏案记》、《杨三姐告状》、《人情》、《收租院》、《机智的小乌兰》、《赶场卖药》、《碧波红莲》。
222614tztzfwoa0ftpzvz2.jpg


下面这张照片是当时为向“活刘文学”朱志文学习巡演时留的影。
222810b3slszctzvofvccf.jpg


照片里的人大多作古,剩下的也只有两三个了,都不想再上台唱了,一是都老了,没那个精力,再一个用他们的话说,唱烦了,就是想唱,也找不到和他们搭戏的人了。


弄丑弄个壮,壮个弄丑壮,把打丑!壮个壮个壮丑!
“哇——喇喇——”
随着改革的春风的吹来,剧团也迎来了新的生命,陆陆续续地下放到乡下、农场、工厂的接受劳动造的演员慢慢被招回,重整旗鼓。
原来寂静的舞台又喧嚣起来,掉嗓的,舞水袖的,舞花枪的,练鼓的,练矮足功的,对枪的等等,人们脸上个个喜上眉梢,一改往日的阴霾,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打倒“四人帮”后排的第一出古装戏就是《小刀会》,新的剧目、新的行头、新的编剧、新的家伙什,一切都是新的。这出戏在剧上演了一月,场场爆满,又带团到成都地区演出了个把月,也是好评如潮,听说,还差点上了电视。
一出出新戏的上演,一拔拔观众的挤入,川剧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排出的剧目层出不穷,折子戏每天都不一样,那时演出的折子戏有:
《西关渡》(抱尸归家)、《情探》、《阳河堂》、《焚香记》、《书馆悲逢》、《谭记儿》、《踏伞》、《闯寨》、《双拜月》、《林冲夜奔》、《贵妃醉酒》、《打神》、《挑袍》、《三击掌》、《胡琏闹钗》、《芙奴传》、《单刀会》、《临江宴》、《定军山》、《马房放奎》、《柴市节》、《铡侄》、《交帅印》、《禹门关》、《辕门斩子》、《春陵台》、《江油关》、《仙姬送子》、《送京娘》、《长生殿》、《牛皋扯旨》、《太白醉酒》、《孝孺草诏》、《问病逼宫》、《桂枝写状》、《堂会三拉》、《桂英打雁》、《反徐州》、《议剑献剑》、《做文章》、《归舟投江》、《逼嫁玉莲》、《刁窗》、《五台会兄》、《渠江打子》、《八阵图》、《戏仪》、《马嵬逼妃》、《收姜维》、《三娘教子》、《新辕门》、《奔途》、《困云阳》、《上游庵》、《关王庙》、《佛堂升天》、《三返魂》
225211knxy5x3yz5fez535.jpg
225211ikagkkoroez0lkev.jpg
225210o0hphdb3plfsvp32.jpg
225210lvjojesjwpepwj3l.jpg
225209ehkw76q8ia77ri7r.jpg

《哭灵》、《三评醋》、《傲考》、《渭水房贤》、《花田写扇》、《开铁弓》、《迎贤店》、《金钗钿》、《扫华堂》、《渔家乐》、《梅娘子》、《别洞观景》、《访白袍》、《二堂释放》、《审玉蟹》、《描容赠伞》、《重台别》、《彩楼记》、《沉香亭》、《夺棍打辰》、《金水桥》、《端午门》、《曹甫走雪》、《三难新郎》、《楚宫会》、《刺目劝学》、《悬梁刺股》、《姑苏台》、《三祭江》、《别窑从军》、《船舟收子》、《雷打张继宝》、《玉簪记》、《江东桥》
225720jug5grrzgjyu3yti.jpg
225720j6sxsyozko42kika.jpg
225719wi6769p79od77fiz.jpg
225455pdzppwqwpvuoypdr.jpg

《卖画拍门》、《摘红梅》、《忠孝哭娘》、《三娘教子》、《槐荫别》、《访友》、《三击掌》、《二进宫》、《问病逼宫》、《打渔杀家》、《反徐州》、《捉放曹》、《拦马》、《铡美案》、《放粮》、《虎牢关》、《合宫欢庆》、《西凉川》、《四郎探母》、《柜中缘》、《断桥》、《水漫金山》、《情探》、《杀惜》、《马房放奎》、《武松杀嫂》、《三岔口》、《马嵬坡》、《点将责夫》、《前帐会》、《秋江》、《顶灯》、《射雕》、《劝夫》、《邱旺告贫》、《拾玉镯》、《挑滑车》、《单刀会》、《盘贞认母》、《拷红》、《送行》、《桂英打雁》、《乔子口》、《斩黄袍》、《思凡》、《夜归》、《别窑从军》、《醉打山门》、《营门斩子》、《杀奢》、《包公赔情》、《英台思兄》、《打神》、《逼侄赴科》、《装盒盘宫》、《杀狗》、《托国入吴》、《杨八姐盗刀》等等。
225455a86s7nr04vzv614w.jpg
225454euesljcm8ei0us82.jpg
225454mgngr2zce0pkcrtl.jpg
225453zkdgbhd8agywtjkr.jpg
除了折子戏,还有大围戏也有很多,如《清风亭》、《张知县送亲》、《春草闹堂》、《阴山传奇》(编辑张明清)、《玉堂春》、《荷珠配》、《桂英挂帅》、《樊利花》、《大破天门阵》、《孟丽君》、《御河桥》、《罗卜园》、《孽龙》、《荷珠配》、《双槐树》、《宝莲灯》、《姊妹嫁》、《九人头》、《烙碗记》、《意中缘》、《五女兴唐》、《张献忠与陈皇后》、《三姐下凡》、《花墙会》、《审诰命》、《胭脂》、《贤良传》、《太白山》、《四下河南》、《红鬃烈马》、《桃花山》、《三土地》、《梅花针》、《春草闹堂》、《绛宵楼》、《九龙冠命案》、《狸猫换太子》、《井尸奇案》、《珍珠塔》、《白娘传》、《桃女婿》、《郑元和与李亚仙》、《清风亭》、《封神榜》、《杨门女将》、《宋仁宗怒斩佘太君》、《柳荫记》、《斩皇袍》、《杨宗保》、《孔雀胆》、《收烂龙》、《三家店》、《前帐会》、《后帐会》、《三打王英》、《北邙山》、《八件衣》、《淮河营》、《白门楼》、《卧虎令》、《打金銮》、《薛刚反唐》
230044x9i9920zng3d7274.jpg
230044mqeb3zragycq8pqy.jpg
230043e300x67hr6pxbrhg.jpg
230043hgkdilr1lmze31qr.jpg
230042opa7nag959a9qqa7.jpg
230309r4mf444s77f4m5m4.jpg
230309cx3hdxiw3h0irhxg.jpg
230308bxdz9l9kodl80b1b.jpg
230308itgi0p7hkixtdipe.jpg
230307ng4hxbof50soikd0.jpg

在茶馆或是在公园,只要有戏迷打堆的地方人,我就会听见人们会来上几句:“用手儿接过小幼君,二目圆睁把臣瞧,君瞧臣来年岁老,臣瞧君来年幼掌不得龙朝,又回头来把话讲……”好不惬意。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讲的是《林冲夜奔》和《思凡》,这两出戏都是独角戏,对表演要求很高,边做边唱,《林冲夜奔》中唱腔、念白、做工和武打,一个都不少,正所谓一人台戏,把林冲火烧草料场后,夜奔梁山途中那种英雄破落,又急又愤在雪地里,一脚高来一脚低仓皇样,一个人在台上累死累活地把观众的心里吸引住,屏住呼吸地看你演完。

231229nntnnpszcnd4isct.jpg
《思凡》表现小尼姑怀春向往人间幸福的心里状况,特别是数罗汉这一段把小尼姑一系列心里活动展现无余,“这一个罗汉他想着我哦,呸哟——你癞蛤蟆妄想配天鹅——”,一句“下得山来好快活,但愿遇着那哥哥……”风情万种,妩媚嫣然。

其实川剧里的独角戏还很多,比如《刁窗》说的是钱玉莲不从继母意改嫁富豪遭打而困锁闺房,为保清白刁窗而出投江殉情。唱做俱重,生动刻画出对未婚夫一片深情及其生死关头的复杂心态。


差乃差乃差乃差乃差乃差乃次乃次乃壮,差乃差乃……壮!
鼓上蚤时迁东张西望地上场了,幽默、诙谐、风趣,愚蠢滑稽或诡计多端是小花脸的特征,小花脸大多是在鼻梁上勾一笔白色大小不同图案,或在白色之外用黑线稍加润饰。如《花子骂相》中的孙建儿,《做文章》中的徐子元,《柜中缘》老实憨厚的哥哥,《秋江》中的稍翁,《水漫金山》中的饶钵等等。
《做文章》主要说宦门公子徐子元不用心读书,成天贪玩、不学无术,父母命题做文章,胸无半点墨水的他只好请落难公子单非英代写,不但文章代写,就连洞房花烛夜这件事也要他人代劳,一出戏三个人,就两个丑角,把整台戏都演活了。
231326te4uiix4ubicmi85.jpg
“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箱好过年”。一个生性懒散,不学无术活脱脱的公子哥的写照。

记得剧团里演饶钵的是一个叫孙老师的,他的绝活就是变脸,小时候老想知道他老是怎么变的,就在他家门外偷窥,当然是看不到的。川剧里的行当绝活,都是一师一承,绝不外传。剧团里名角授徒都不会象现在有剧本在手,都是口口相传的。有时看见他一个人在黑纱上画脸谱,有时看见他一个人在家里梳里很多白线,那是他变脸的机关。川剧里最叫绝的绝技就是“藏刀”了——《肖方杀船》。


壮个弄丑,壮个弄丑,壮个弄丑,壮个弄丑,壮个弄丑……
一群吼兵在过场
壮个弄丑,打,打,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把打……
这鼓点不停,台上翻箭子的演员就得不停地翻,观众不鼓掌,鼓点就不停,累死喽罗。
司鼓心里鬼起火,你们再不喝彩,我的手都要打断!
掌声一响不到一分钟,鼓点就变成了“……把打丑,壮个壮个壮丑!”
台上翻踺子的心里也在骂,妈哟,终于该老子亮个相了,你们这是要老子的命啊!

随着电视走入家庭,最大的威胁就是香港电视剧的入侵,大街小巷都在放录像,看戏的人越来越少,收支不平,经常入不敷出。没有足够的经费排演新戏,天天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出戏,一部中青年观众流失,剩下的观众都是些老戏迷。不演不亏,演一场戏就亏,最后剧团把场地也租出去放录像,演员就由国家养着拿点基本工资。为了生计,有的去做生意,有的改行,还有的就去搭班子,到成都地区去跑滩。

况个乃次,况个乃次,况个乃次……

有段时间市面上大街小巷都在放川剧,一时小青年们仿佛都喜欢上了它,仔细一听放的是《驼子回门》、《邱麻豆卖婆娘》,什么“天上的乌云赶乌云,地上的婆娘碾男人”。这插科打诨、诙谐幽默的台词让他们觉得朗朗上口,搞笑,就连小孩子也会来上几句。
再有就是一有什么集会活动,就给你整《顶灯》,行头穿着越来越迎合观众的重口味,太过,给不懂川剧的小年轻误以为原来这就是川剧。你以为复兴川剧有望,那你就错了。用这么几出剧去勾引年轻人的眼球,那就大错特错了,就真不把川剧这门艺术当成一回事了!

生旦净末丑,唱做和念打。

都说京剧杂,其实川剧比京剧还要丰富多样。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为之。
古装戏不象现代戏那样很少用天幕了,以前演现代戏的时候,就喜欢到美工师付那儿看他画幻灯片,一幅幅山水很美妙,小小的灯片,当他把它们一一插入大灯前面,刹时天幕上就呈现出美妙的风景画,很是奇妙。

况丑况丑况丑况丑况丑况丑况丑况丑

现在要想看看川剧演出,除了大城市里的剧团里看看,就是到茶坊里或是由票友组成的班子看了。除了专业的戏剧演出有年轻一代在戏台上活跃,那乡村镇上的演出状况很不景戏。
演戏的年迈苍苍,看戏的白发银丝。台上公子小姐老不堪言,真为他们捏一把汉,也为他们为传承戏曲的精神深鞠一躬。
难道川剧就只能成为世界遗产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1 小米椒 +30 收起 理由
sunfly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得忽忙,眼睛睁不开了,就草草结尾。谢谢阅览,胡写一通,没道个所以然。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后,结尾那句话改不到了,晕死,把意思说反了。:(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9-27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泪鱼儿手里还有那么多宝贝!好好珍藏,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史料!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16-9-27 03:55
泪鱼儿手里还有那么多宝贝!好好珍藏,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史料!

谈不上文物,里面也有我刻过蜡纸印的字,也有当时我帮父亲抄写过的本子。嘿嘿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9-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原本是四川人喜闻乐见的戏剧,可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生存前景堪忧!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6-9-27 10:45
川剧原本是四川人喜闻乐见的戏剧,可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生存前景堪忧!

没有后起人才,只能作为遗产供奉在那儿了
发表于 2016-9-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文中所列剧目,很多都是川剧的精典剧目,宝贝不少啊。那句话说得对“都说京剧杂,其实川剧比京剧还要丰富多样”。不说其它的,光川剧曲版就比京剧的多了一倍以上,唱腔更是丰富得多。文中提到《做文章》中的“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箱好过年”,其实在主角刚出场的几句道白:“头戴一顶花花帽,崭新;身穿绫罗色色新,光生;三年读本《百家姓》,聪明:方知父名叫严尊,官称哪官称”,才真正把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 发表于 2016-9-27 10:53
看了文中所列剧目,很多都是川剧的精典剧目,宝贝不少啊。那句话说得对“都说京剧杂,其实川剧比京剧还要丰 ...

看来居士也是个戏迷哈,哪天听你来几句。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8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9-2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鱼摆摆手中还有这么多古董级别的宝贝,叹为观止!
发表于 2016-9-2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好好保管!:victory:
发表于 2016-9-2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泪鱼儿 发表于 2016-9-27 10:56
看来居士也是个戏迷哈,哪天听你来几句。

你说错了。我只是听别人摆过,既不懂,也一句不会唱。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 发表于 2016-9-27 13:58
你说错了。我只是听别人摆过,既不懂,也一句不会唱。

居士好记性!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9-27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都是文物啊!

发表于 2016-9-28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珍贵的文化,好好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sunfly 发表于 2016-9-27 12:55
想不到鱼摆摆手中还有这么多古董级别的宝贝,叹为观止!

:hug: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淡风轻抚 发表于 2016-9-27 13: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好好保管!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吧,没人传承,只能是废纸一张,永远供奉在那儿,毫无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秀姐 发表于 2016-9-28 08:37
这么多珍贵的文化,好好收藏,

嗯嗯,听姐姐的话。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