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乐至县偏远地带的中天镇联合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此外,该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空巢老人,缺乏先进生产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劲头。这些,成为长期制约联合村发展的瓶颈。 怎样让贫困村顺利摘掉“贫困帽”呢? 驻村第一书记刘泽民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展开调查研究,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地了解致贫情况,认真听取诉求,深挖致贫根源,形成了共识:只有谋划布局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才能实现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 “我们首先锁定了贫困程度较深的唐菊军,帮助她制定了发展生猪养殖的产业发展计划。”刘泽民告诉记者,唐菊军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她的丈夫患肾病综合症已16年,需长期吃药控制病情,几乎丧失劳动力,每月还需1000余元的治疗费用。儿子正在上大学,每年也需近万元的开销。虽然唐菊军努力耕种土地,但没有产业支撑,收入微薄,入不敷出,负债累累。 对口帮扶的乐至县卫计局提供6000元扶贫资金,帮助唐菊军新修圈舍,为发展产业夯实基础。唐菊军告诉记者,她家刚刚出栏了一批生猪,共卖了1万余元,目前存栏近20头猪仔。“有大家的帮助,我有信心发展好生猪养殖,自力更生,早点富起来。”唐菊军告诉记者,新建的圈舍可养30头猪,她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贫困户唐明也在大家的帮扶下搞起了小龙虾养殖。据刘泽民介绍,县卫计局提供了2600元扶贫资金,帮助唐明新修养殖基地,并保障小龙虾的销路。“我养的第一批小龙虾已经卖出去了,共卖了4500多元。”唐明满面笑容地说,“小龙虾养殖的效益还真不错,总共投资6000多元,才两三个月就收回了大半成本。下一步我准备扩大养殖基地。”唐明很有信心,在明年内成功脱贫致富。 唐菊军和唐明的产业发展之路,正是对口帮扶部门与村两委班子共同谋划贫困户脱贫的生动缩影。刘泽民表示,在联合村的脱贫计划中,不仅积极为贫困户谋划养殖产业布局,帮助唐菊军、唐明等6户家庭走上发展养殖业的脱贫道路,还根据村上的实际条件,发动村民种植榨菜与辣椒,并多次协调引进四川省农科院新品种,与外地企业签订保购价协议进行收购,确保农户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