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697|评论: 42

[摆龙门阵] 一条老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成都青羊区所辖地盘,约等于原来的西城区,其中有条老街,名叫西玉龙,它东接顺城街、玉带桥、线香街[这条小街后来扩宽,连接到文武路,呈丁字型,原街名已消失,溶入顺城大道了] ;西通骡马市、羊市街、后子门,从清朝到民国到而今,西玉龙街都是市区内连接北门和老西门的交通要道。
西边是少城,东面临近鼓楼街的内城墙,再早属于军事要地。街中段往北经天成街通正府街那条巷子,以及再往西的双叉半截巷儿,至今地名仍叫大福建营和小福建营,或可说明,前清曾在这里驻扎过从东南沿海调来的绿营兵。
这里是省城大街,但老马路并不宽,最多只及现在的一半,而且是碎石泥结路,下雨天穿不得朝元儿布鞋。
两旁的老铺子大都是木结构穿逗瓦房,一楼一底,楼上住人楼下做生意。虽然过往不及东大街、商业场,现刻远逊春熙路、盐市口,但它那二等商业口岸的地位,还是稳稳当当没得抖摆。
1949年冬天,迫于解放大军的压力和川军多部起义,国民党嫡系残余南逃,成都这个福地,除了在南门武侯祠打过一小仗而外,基本未受到战争破坏。
当时,我等尚小,还依稀记得解放军入城的情况:那天,从临街的二楼窗户住下看,豁唷,路中间正在过队伍,听大人说是从北门天回镇那边来的,人很多,排列整齐,后面还有骡子拉的满载辎重的大板车,浩浩荡荡。
行进中,不时有拉得很长的高亢的西北口音从远处传来,”驭------“,这是停,还有一个单音节是走,令行禁止,走走停停。士兵沉默不语,只听到脚步和车轮磨地面的声音,像交响乐低音部在鸣奏,秩序井然……
那会儿的成都,工业很薄弱,且集中在东门外。西玉龙街只有一个下江来的”三友电焊厂”[实为单间氧焊铺子],另外就是邱表哥开的机械加工门市,有一台圆车[老卧式车床] 。当时缺电,没用马达,便把楼板锯开,由两壮汉在楼上像绞切面那样手摇木制飞轮,皮带轮带动下面的车床夹头旋转,人工进刀切削,效率之低像在搞起耍。
其余,有几家沙发铺和杂木家具店,还有敲白铁,做铆钉,车擀面棒的手工作坊。
最传统的是刘家三世笔墨庄,最现代的有间诊所可以电动磨牙齿,最玄乎的是明道子文王八卦测字算命,最实在的要算” 吴红苕” 和”山东烤馍”,最揪心的是卖牙牙饭的门口,有老人跪地,头顶板凳[吃了饭没钱买单,讨够钱付账才准走] ,还有香油店瞎子推磨……总之,它不像玉带桥满街家居,顺城街遍地皮件,有点儿兵油子转业的味道,二不挂五,杂七杂八。
马路不平,电灯比油壶子亮不到好多,街檐边边用泥土平整,川西坝子多阴雨,潮湿,坐不得。娃娃些在巷巷儿头逮”救救猫儿” , 跑累了,就爱到” 恒昌茶庄”这类不多的打了三合土的” 广地方” 聚集,一屁股 坐倒地下,赢三尖角,押墩墩儿宝……
不晓得最先是哪个发明的,本街顽童还有个特别节目,照影子。
一到晚上,街道黑漆吗孔,只要听到口子上有汽车响动,娃娃些会立即放下各种玩乐,一蹦而起,像走t型台的麻豆,来个定格,摆出各种姿式,那车灯的亮光扫过来,把他们各自做出的金鸡独立,大鹏展翅,或者猴哥八戒这类动作,投射到铺板上,就像艺术剪影----那影子随着车灯的扫描,由远而近,变得清晰,又由近及远,朝反方向消退,渐渐溶入混沌……
就这几秒钟,娃娃些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铺板上漂移[此刻相当于银幕光影变化] ,得意昏了----这种短暂的光影造型,是本街特有的免费时尚娱乐,大概受了皮灯影儿或者做手影的启示吧,也算是我们小时代的创意自拍,虽然它没有底片,转瞬即逝。
笔者忽然想到,艺术的作用一个能自娱,一个是悦人,沙雕会被冲毁,冰雕会被溶化,美,可以是长久,可以是一瞥,只要能够拨动心的琴弦,留记忆就好,何必论短长。
后来,西玉龙建下水道,扩街,增加路灯,提高了亮度,汽车也多起来,照影子游戏失去条件和新鲜感,无人再做,成为历史。
大跃进来临,全街锯屋檐,日夜加班,做工的人多,晚上在玉龙餐厅吃夜班饭,既无餐券也不认人,逗一桌就端菜开舀,忠哥、松果儿几个大娃娃就稳起去吃过白食,下来到处摆,我们也想去,又不敢。
做成的假洋房,整齐划一,恍眼看,清一色水泥楼,但它只不过是道具,遮不住风,挡不倒雨。
困难时期,大福建营口口上任记茶铺办过街道食堂,定量供应罐罐饭,代食品,莲花白老叶子切细做的红锅菜是主打,外号老梭边。
文革造神,全国山河一片红,老街的墙壁铺板柱头全部涂刷红油漆,与相邻的大红土地庙、小红土地庙一样,宣示虔诚。
五几年这条街有三个茶馆,靠同福巷的” 爽清” , 曾经是西城区曲艺队的场地,还演过曲剧,琴声悠扬,很闹热,大约在六几年消失。虽然惋惜,蚀本往后算,如果拖至文革,打成”四旧”、”封资修” ,那些民间艺人会更惨,早垮掉反而值得庆幸。
五六十年代成都通无轨电车,东大街至通惠门,盐市口是总枢纽,北上经顺城街、西玉龙、骡马市、人民北路可到火车北站,后废弃,由公共汽车取代。
西玉龙与羊市街、骡马市、后子门交汇的十字路口,87年左右修建十字形人行天桥,那时商家和居民还捐过钱;它大概是成都第一座人行立交桥,叫<<未来号>>,可惜没有未来,九几年扩羊西线,因阻碍交通被拆除。
当下,西玉龙街道宽敞,通地铁,成为全市电动车自行车最大销售市场,另一个在经华南路。
这条老街,而今四周高楼林立,东半边多写字楼,西半边银行起堆堆,像一个杠铃,中间商铺平庸一般,两头为交通枢纽,是一条通往市内众多大道的中继连线,不是景点,不太繁华,却非常重要,可以相信,若干年后,只要城市在,它就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3 小米椒 +50 收起 理由
玉垒居士 + 30
川女远嫁 -10
sunfly + 30

查看全部评分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12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师不愧为是老成都!本文所记的都是珍贵的成都史料!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1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师不愧为是老成都!本文所记的都是珍贵的成都史料!

发表于 2016-10-1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分享,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6-10-12 10:52
孙老师不愧为是老成都!本文所记的都是珍贵的成都史料!

感谢周老弟临帖支持,其实,你也可以写点儿关于内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来燕子 发表于 2016-10-12 10:59
值得分享,辛苦了。

燕子飞过,抽空一瞥,感谢。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8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0-12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历史资料,孙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6-10-1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西玉龙街的发展史,也是成都发展的缩影,珍贵、详实。有些我还记得,但多数没有见过或忘记了。看到这些,一下就把记忆拉回了几十年前,有一般淡淡的乡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sunfly 发表于 2016-10-12 13:17
珍贵的历史资料,孙老师辛苦了!!

摆点过往的闲条,感谢美版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 发表于 2016-10-12 14:34
一部西玉龙街的发展史,也是成都发展的缩影,珍贵、详实。有些我还记得,但多数没有见过或忘记了。看到这些 ...

老弟说得对,这就是乡愁,你原来说过演曲艺的茶铺,我记起叫"爽清",可见我俩的脚迹曾经有重合,只不过有时间差,说明有缘,也是一奇,呵呵。

发表于 2016-10-1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欣赏了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0-1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是历史重现在眼前。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12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2019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1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条老街,演绎了多少故事,一条古街,展现了多少古色古香,一条老街,风云变幻之后展现了新貌。好文章,欣赏拜读了。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1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历史资料,孙老师辛苦了!!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1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文章耐读!它就像一幅旧成都的《清明上河图》,画卷缓缓展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乃至市井生活,全景式的构图,丰富的社会生活尽收眼底。看毕,就像品过一碗飘香的三花盖碗茶!回味悠长,爽!
留在我记忆当中,西玉龙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中段的“麻婆豆腐”。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成都的大学食堂一顿饭几毛钱,一个学期当中,总有几次约到几个兄弟伙去麻婆豆腐搓一顿,人均三、四钱,酒足饭饱,不亦乐乎。美好的回忆挥之不去。现在却难以再找回过去的味道了。
194011v568y1a87g8g87uq.jpg

图片来自百度。当年陈麻婆豆腐的店面就如先生文章里所描写的,哪里有这么高大上哦。:lol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16-10-12 19:41
先生的文章耐读!它就像一幅旧成都的《清明上河图》,画卷缓缓展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乃至市井生活, ...

感谢小老弟抬爱,我当尽可能搜索枯肠拼凑点儿闲龙门阵来摆。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梦成韵 发表于 2016-10-12 17:58
珍贵的历史资料,孙老师辛苦了!!

感谢老弟临帖支持,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日哥德 发表于 2016-10-12 17:39
一条老街,演绎了多少故事,一条古街,展现了多少古色古香,一条老街,风云变幻之后展现了新貌。好文章,欣 ...

感谢先生支持,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当,谢谢。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