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说明:1953年1月,贯彻婚姻法实验小组合影(张树泉提供)
前排:左五王杰,左六张振中,左七杨蔚陞
二排:左起四周君玉,中戴帽者敬中杰,最右张明惠,右起三李泸生
后排:左一何正磺左二蒲杰孚,右一贾庆远,右二唐克柱
口碑不错
当年与王杰共过事的老干部们普遍认为:王杰是个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好干部。虽因年代久远,具体事例记忆不多,但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是较好的。下面,摘录部分同志的采访发言。
赵其勋:王杰从善如流
王杰民主作风很好,有三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可以说明。
那时,每月都有一次行政工作例会,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要参加,我做记录。县长杨蔚陞,能说会道,性情火辣,每次开会,他从头说到尾、唱主角。公安局长李占鳌瞪着眼听,组织部长张振中埋头细听,副书记齐世勋刚调来,不熟悉情况,也不吭声。其他委员,如王廷明、施如廷、张云耐心静听。书记王杰每次都认真倾听,还记录一下,对杨县长的发言,最后予以概括,梳理出几条,征求大家的意见,经讨论后,采纳其中正确的部分,形成决议。
1952年冬天,在全县大修堰塘的热潮中,他派我和几个同志下乡调查,寻找蓄水解决春旱的有效办法。调查组在上五区了解到:这一带有用冬水田蓄水的历史传统(俗称屯水田),据老农讲,一亩田蓄水1公尺可以灌田10亩。于是调查组向王书记建议:加宽加高夯实田坎,让屯水田蓄更多的水,简便易行。他觉得这办法很管用,马上布置在全县推广。这一做法被地委肯定,第二年在全地区予以推广。
1954年,粮食统购统销,先派干部摸底,估计各户有多少存粮,然后说服动员加命令下达卖粮指标。但往往是指标高于实际,连农户的口粮、种子粮都卖尽。我被分派到金星去统购,王杰下来检查工作,我向他反映了实际情况,叫苦说:粮已卖光,完不成任务。他大发脾气,狠狠训斥:“你右倾,站在什么立场说话?如果完不成任务,我降你的级!”过了两天,我正惶恐不安、无计可施之时,他找我谈话:“小赵,你反映的是实情,指标给你减下来,是我太主观了。”从总体看,那时过“左”,对群众生活关心很不够,普遍征过头粮,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乞讨,但就王杰处理我这件事来看,还是有民主作风,能知错就改。
张庆云:王杰处事果断
1952年9月,南充地委在高坪坝开扩干会,我县党政主要干部都参加了。散会后,我们回到市里住一宿。第二天联系了一辆货车返程。谁知是辆“病”车,一路修修停停,到龙凤就黑了。驾驶员死活不肯走,要找地方住宿。王杰火了,拔出手枪逼着开车,9点过才到建兴,副区长史凤云接待了我们。吃饭时,我悄悄问王杰:“你对司机怎么这么凶?”他说:“满满一车人,都是领导干部,中途住宿,如遇敌情,损失就大了。”我这才恍然大悟,佩服他警惕性高,处事果断。
简耀:王杰能力很强
王杰这人,只上过小学,文化不高,但很聪明,作报告的讲稿从不要秘书写,可以修改别人的稿子,可以写文章在报上发表。而且懂政策,有一定理论水平,看问题比较准,能抓住要害。那时,要求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每周集中学习一次,记得第一次学习就是他讲的。他拿了3本书摆在面前,边讲边念,深入浅出,明白易懂,让大家赞叹不已。
作为政工干部,他执行上级指示很坚决;作为县委书记很称职。受到地委书记戈润生的器重,调他到地委当秘书长。
吕敏:王杰很讲原则
我与王杰是同乡,都是山西夏县人,关系不一般。
1949年5月,我16岁,在家务农,恰逢晋绥分局组织“南下服务工作团”,县里招收学员。王杰时任区武委会主任,动员我参加,于是我报了名,到临汾党校学习,被编入8大队4梯队7中队。南下途中,一直跟随王杰。到了南部,他当公安局长,我做他的通信员,朝夕相处。公安局从当铺街搬到女中以后,我与王杰住一个套间房,他住里屋,我住外屋,他佩带左轮手枪,我肩垮卡宾枪,他出外骑一匹国民党留下的红马。到了区、乡,睡觉都在一张床上,马褡子用来垫铺。我早上给他冲蛋花,平时端茶送水,相处了两年多,很亲近。
我从未上过学,1952年,组织送我到南充读了近两年工农干校。回到南部,他正当县委书记,我心想,这下该升职了吧,起码也会分个好单位。谁知,他不徇私情,任由组织分配,分我去升钟区团委。我来情绪了,找他表达不满,要求重分,并赌气说,不改派的话,我就回家。王杰很正直,不但不替我说情,还说:“不服从组织分配,讲价钱,要回你就回!”我很委屈,心想跟你跑腿两三年,怎不念个老乡情?背着被盖硬要走。兵役局的一位老乡拦住我劝下来了。我到升钟工作一年后调到了新政粮站。30年后,我见到了他,说起这事,他表示抱歉。说:那时人年轻,凡事讲原则,态度太生硬。
马本良:王杰敢承担责任
解放初,南部没有大礼堂,开大会有时在后街,有时在县医院黄桷树坝坝里。工商联张鉴晖、陈大经等看在眼里,想在心头,决议筹钱修个大礼堂。我参与了申报、审查设计方案等一系列工作。礼堂竣工,成为当时南部县最气派、最豪华的亮丽建筑,正在参观人群络绎不绝之时,上级接到“资产阶级向党打糖弹,为自己树碑立传”的举报,派人前来追查问责,追责首先追到我头上。这件事开始之时,我口头上向王杰书记和杨蔚陞县长请示过。王杰主动承担了责任,向地委作了检讨,我才没事。不然,我如何背得起?
周君玉:“书记?是给马县长写字的!”
1953年春节刚过,县委书记王杰带着工作组下乡,一个穿着军装、腰挎手枪、骑马的官带着一群身背被盖卷的干部走在乡间小路上,很是引人注目。不少路人驻足观望,小声问:“你们到哪里去干啥?”我们告诉他们:“是县委书记带我们去石泉组织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又问:“骑马的是马浩天县长吗?”我们说:“是王杰,王书记。”当时的老百姓只知县长,不知书记。一个像读过点书的人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说:“啊,是给县长写字的啊。”我们都忍不住笑了,周邦怀抢先纠正说:“不是写字的书记,是个比县长还‘关火’的大官!”很多看热闹的人和孩子都跟着我们走,使我们的队伍越拉越长。到达石泉乡后,乡上把我们安排在一个院子里,王杰书记住在一间粮仓里,都打地铺。
第二天,王杰书记发动干部群众,和我们办起了南部县第一个试点互助组——杨贵祥互助组。全组25户100多人。我们在这里住了9天,研究总结了一套管理办法,取得了经验。
王杰书记下乡与我们同吃同住,酸菜红苕一样吃得香,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说:共产党的官确实大不一样。他朴实、亲民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张云梯:不跟风受批判,自请回乡”
王杰与我一同进南部,他当首任公安局长,升任县委书记两年多,就提拔到南充地委当秘书长,几年后在政治运动中因“男女作风”问题被审查,降职为地区农机局副局长。“大跃进”年代浮夸风厉害,正直的王杰看不惯吹牛说假话,一次下乡看到“高产示范田”旁插着“亩产万斤”的牌子,他冷笑着说:万斤?哼,上得了千斤都要石头开花马长角!他的类似言论被人告密。上级认为他“右倾消极”,在大会上予以点名批评。他思想消沉,一蹶不振,渐渐厌倦官场。于是自请回家,调回山西临汾当了个农机公司经理。在一次车祸中肋骨摔断几匹,险些丧命。这位老战友性格耿直,路走得不顺,很难说自己有多大的错。
回首往事
1985年,南部县委搞智力支乡活动,邀请老同志回县,马浩天、王杰都回来了。王杰与当年的土改干部们见面,重游旧地、感慨万千。据陪同的老同志回忆,在游览闲谈和几次座谈中,两鬓斑白的王杰谈得最多的还是当年工作中的教训。现将他多次谈话的内容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