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84|评论: 0

[即时新闻] 巴中文化遗产——翻山铰子,巴中人一定要了解的文化遗产,新技能ge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介绍了巴中特色——背二哥,今天就来介绍下巴中另外一大特色——翻山铰子,偷偷告诉你本周六晚上《醉美乡音》将为大家赠送一场“饺子”盛宴。
     对,你没有听错,但此“饺子”非彼饺子,此“饺子”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饺子是也。
00e04c432a7114cfe3d418.png
    《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发源于川东北平昌县西兴、龙岗一带,流传于大巴山区达州市、巴中市、南充市所辖部分县(市、区)。据传,它是由清咸丰年间达县石桥镇的民间艺人冯白仁首创的,历经五代传承,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从迷信走到非遗
《翻山铰子》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在迷信职业行当中传承。在祭神、驱邪等活动中,常常以铰子作为法器,边打铰子边作法事。建国后,《翻山铰子》以其欢快热烈、刚健粗犷的气质受到广大山区人民的喜爱,它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955年,《翻山饺子》在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作为川北地区特有的舞种,以其优异的技艺而获奖,大大促进了该舞的发展。
108.jpg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翻山铰子”也有自己的行规——“传子不传女,更不准传外姓”,因而发展缓慢。但在解放后,这些行规便开始演变。
1713619658214742100.jpg
     1953年,营山县举行民间文艺调演,“翻山铰子”首次被搬上舞台与全县人民见面。1956年参加四川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获奖,由此声名大噪。然而10年动乱中,“翻山铰子”被列为四旧之一,使得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几乎失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翻山铰子”获得新生。第四代传人罗方京等吸收杂技艺术的一些技巧,表演从地上走向高台,出现了诸多惊险及逗趣的动作形象,深受群众喜爱。
11111.jpg
翻山饺子风格特色
   《翻山铰子》的基本动作,根据放长和收短铰组做打效动作而区分为“长绳铰”和‘短绳铰“两个类别。其打法,大都由打、擦、翻、转四种方式构成,约共有四十多个动作。大多数动作都冠以形象化的名称,如:水漩莲花、苏秦背剑、白鹤亮翅、黄龙缠腰、风吹杨柳、团鱼晒壳、青蛙晒肚、朴地蓬花、跑马射箭、鲤鱼跳龙门等等。
1111111.jpg
     翻山饺子在婚嫁、寿诞等各种喜事中广泛演出,用来烘托喜庆热闹气氛,变娱鬼为娱人。这时的铰子便完全拓展了它原来的功能,不再单一用在丧事之中,翻山铰子也由此成为了“婚丧嫁娶”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活动。好了,今天的翻山饺子就介绍到这里吧,朋友们记得周六晚上20:00—20:45,土播鼠直播(手机)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电信),《醉美乡音》与你不见不散!
重播时间:
每周一,20:00——20:45,
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一起来“吃”饺子。
更多资讯,请关注wx公众号:成都壳子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