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大山的通江县由于交通不便,让许多优质特色农产品一直“待字闺中”,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主动作为、突出政策驱动、强化资源驱动、构筑要素驱动、实施创新驱动,打破区位劣势瓶颈,实现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让一批批优质特色农产品越过巴山,走出四川。
一、出台电商扶贫政策。近年来,为快速推进电子商务助农增收,我县积极编制了系列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出台了扶贫鼓励办法并设立了电子商务发展基金。此外,我县还积极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严把本地农特产品质量关。同时加强全县电商统计监测和数据分析,建设通江县农村电商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到户、精准分析到户、指导生产到户。今年6月,我县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仅2015年,网络交易金额达到了25.5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了3.2亿元。
二、搭建电商创业平台。为鼓励广大创业者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脱贫致富,我县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于2015年12月,按照网商发展特点,在石牛嘴新城建设了70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孵化园,园区内设置了电商创客中心和大小不一的“种籽”孵化室82个,已有21家网商零租金拎包入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农村电商服务点改造和建设,先后建成了民胜镇方山村、鹰歌葡萄庄园、文峰乡金子寺、青峪乡文昌富等一批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同时,依托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扶贫培训、院校培训以及企业培训等培训资源,对贫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开展电商扶贫技能培训。目前,已建成45个村级服务站,实现网购网销3850万元,电商培训5000余人,回引电商人才178人,孵化网商创客1206人,发展贫困户人均增收380元。
三、发展电商扶贫产业。结合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我县加大投入,强力推进电商扶贫产业发展,建成了县内四大特色产业为交易的“江山美味”农产品C端电商,以中药材大宗交易的“巴药直通车”B端电商,以青裕猪交易的巴山土猪网货直供电商,以本地服务的“掌上通江”生活配送电商等。同时,成功举办了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和电商精准扶贫对接会,67个贫困村与电商企业达成了网店代运营,网货包装、产品直销、线上预售众筹、网商创业培训等协议,实现电商扶贫不落一村,同时通过举办年猪文化节、银耳节、乡村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有力推动了线上线下结合发展,为给我县农村电商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