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爆料成都机场和火车站使用含有X射线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事件触网之后迅疾引发舆论热议,相关部门被质疑进行大规模人体普查性质的检测,一时间舆论哗然。出人意料的是在10月10日,环境保护部发函对此舆情事件作出了回应,称该安检设备的射线属“其它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范畴,四川环保厅应立即对未经许可违法生产、销售、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的单位,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确保公众安全。
纵观整个事件,最初是网友发现成都双流机场使用含有X射线的安检仪,在知乎上发布信息“如何评价成都双流机场等地采用 X 射线透射人体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且不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网帖引发一定的关注后媒体跟进报道,引发舆论热议,也得到了四川省环保厅的关注,最后环保部发函“一锤定音”,责令成都机场、火车站拆除相关设备,整个舆情事件逐渐“谢幕”。
从网友的发帖,到国家部委的回应,这个自下而上的传播过程也仅仅用了两周时间,而且舆情传播的过程中还受到了“十一黄金周”的干扰,但网络民意经过舆情的放大,最终形成了让国家部委回应的“蝴蝶效应”,让某些偶发的社会事件在国家部委的指示下得以解决,这不得不说是“庶民的胜利”。
而回顾整个2016年,与此类似的,因网络舆情引发国家部委对特殊舆情事件发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国家部委也在极短的时间里对舆情做了回应。
9月20日,网友魏永贤在今日头条上爆料称,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被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用砂浆抹平,如同水泥路。随后事件引发舆论热议,网友称“长城很长 但无一寸多余”。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调查,并在事件发生的7天后,即9月27日公布调查报告,称“被抹平长城共780米”,“确实存在使用水泥现象”,对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8月21日,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伤心过度导致心脏骤停,经医院全力抢救仍不幸离世。徐玉玉的死亡引发了舆论对于“个人信息泄露”和“电话诈骗”的关注,在事件发生6天后,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此案3名在逃犯罪嫌疑,并在三天时间里将三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6月22日,网上有谣言称“解放军第9次薪酬改革马上实行,师长月薪将超3万元”,“这次加薪早有定案,但迟迟不公布就是为了等军改尘埃落定,再向军队打下强心针,以安抚军心,提振士气。”6月30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进行了辟谣。
1月25日,一则“女孩怒斥医院号贩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网友对“号贩子”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网友表示“感谢女孩这一声怒吼”,让这个社会问题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2月1日,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对“女孩痛斥号贩子”事件回应称,国家卫计委高度关注此事,已责成北京市卫计委调查。
1月8日,文化部就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的“孔子和平奖”发出声明称,“孔子和平奖”评选活动系由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保护部2010年自行发起,因对外冒用“文化部”名义,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于2011年9月被撤销。该评选活动自2011年起由在香港注册的民间机构“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举办。而此前,因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先是拒绝,后又接受此奖项,在网上引起极大争议。
在大众麦克风时代里,互联网上的民意更容易传达和汇聚,也使得网络舆论能够在短时间内直通中央部委,并转化成切实的执行力,解决民众身边的社会问题。这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并适应当前的舆情工作。
1、网络民意发酵时间更短,舆情工作的形势更加紧张
从今年的几起案例中我们能看到,不论信息是来源于媒体还是自媒体,普通社会问题还是恶性案件,与民众生活是否直接相关,只要话题有足够的争议性,都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全网热议的话题,舆论倒逼政府、甚至中央部委采取行动平息舆论事件。
2、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层级限制,舆情能直通中央
网络舆情能够打破原有的地域和层级限制,热度较高的舆情事件甚至能“直达天听”,而随着执政官念的转变,中央部委对与舆情事件的敏感度也大为提升,能够迅速对地方作出指示,促进舆情事件的解决。而对地方政府来说,若舆情监测、处置不力,将会面对网络的口诛笔伐和上级部门的双重压力。
3、蝴蝶效应明显,个人也能撬开部委大门
在以上几个案例中,不论是网友发帖曝光“成都使用弱光子安检仪”或“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事件,还是“徐玉玉”或“女子怒斥号贩子”事件,开始都是网友个人行为或个人的经历,舆情经过短暂的发酵之后得到了国家部委的关注,最终事件。虽然个人的问题不能都寄希望于部委插手解决,但我们也能看到,个人从下向上的发声渠道将越来越畅通。
总之,随着网络的发展,自媒体发声方式的多样化,舆情的发酵时间将会越来越短,而影响却越来越深刻,我们面临的舆情形势必将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