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为何日本可以在福泽谕吉的启蒙下,完成民主化转型?(黑白先生)
福泽谕吉,最早是个日本愤青,后来游学西方,写了一大堆藐视本族文化的书,提出"先有人格之独立,后有国家之独立"。现在此君头像印于日元最大面额纸钞。
他最早把欧美文明引进日本,并号召日本不再效法腐朽的清国而师从欧美。此为日本一百多年来强势崛起的思想基础,他创办的庆应大学,至今是日本顶级名校。
一百年来日本主流舆论奉福泽谕吉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可以说从他死到现在的这一百多年,日本基本按照他设计的思路在发展....
1868年,福泽谕吉给日本提出的维新步骤: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先让民众接受西方先进文化,认同西方,成就民众基础。然后改革政治,为使国家富强的经济发展做铺垫,再然后则是启动了经济改革,最后开始了军事的发展。当时日本的口号:文明开化,殖产兴业。
为什么中国引进西方文明总是不那么成功呢?福泽谕吉深刻地指出:西洋文明流入中日两国的途径大不相同。中国是通过商人流入,日本是通过知识分子流入。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
近代中日先后被西方叩开国门,几乎同时到西方学习。日本人主要学习西方法律、制度,而中国人则是购买枪炮、军舰。当时的德国铁血宰相皮斯迈观察到这个现象,曾经预言,日本一定会强盛起来,而中国将依然落后。不久后,远东第一舰队在日本人面前不堪一击。日本战胜中国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好制度。
晚清的中国,在西方面前开始是妄自尊大,后来被打后,变成受害者的敌视西方的心态。可是,日本与中西二元对立和中国本位思想不同,福泽喻吉从根本上否认了这种对立的根基。他从全球范围文明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指出欧洲和美国是最高阶的文明,中国、日本、土耳其并列算是半开化国家,而非洲和澳洲土著为不开化民族。欧洲文明是日本的未来前进方向。从而,欧美开发国家与亚洲半开发国家的冲突并不是地缘上的、平行和对等的冲突,而是历史的、垂直的、先进与落后的冲突。
福泽的进化观点不但没有使他陷入民族自卑和悲观,也没有把冲突看成绝对存在的,他相信,只要假以时日,所有文明形态都会逐步趋向较高阶段,只要进行有效的多元吸收和转化。
既然所有民族的根本目标都是趋向同一个更高的文明,那么日本人所感到的民族矛盾和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恐慌,失落和焦灼感也就不如中国人那样巨大,因为对“文明”这一目标的追求最终超越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大心理。
然而,对于有着巨大的文化优越感同时又迷信二元对立的中国人来说,要承认自己是“半开化民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从梁启超一直到今天的知识分子,中国人对待西方文明始终持一种对立的、半信半疑的态度,随时准备挑对方的毛病,这一点与日本的态度非常不相同。
福泽谕吉说:“吸取欧洲文明,必须先求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倘若次序颠倒……就是想前进一寸,反而后退一尺。”中国所谓的学者比他国相差何其太多?!与“独尊儒术”的荒谬有关。
中国实不可能停止学习西方,但学不到点子上。中国一直对西方的物欲皮相亦步亦趋,而日本在150年前就抓住了西方文明的本质——理性精神。中国所谓学者的水平到今天都达不到150年前福泽谕吉的高度,被儒家思想懵了心,就成了傻子。。。
大脑不被蒙蔽,才能接受新东西。福泽谕吉是先批判儒家的虚饰伪善、无视真理、顽固守旧、不思进取,解除向来儒家思想对日本人大脑的蒙蔽,从而使西方文明价值理念能被民众接受。若没有这关键的一步,绝不会有后来日本的崛起 。
日本照搬孔儒那一套时,同中国一样,陈腐不堪.明治维新能成功在于日本断然抛弃了孔儒那套虚伪反人性的东西。福泽谕吉认为:孔子的全部政治哲学就是"事君",孔子完全为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经验局限,结果他的学说虽然代代相传,但永远只能基于治与被治的固定模式上,并非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一旦文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失效。
福泽谕吉说:我们不能以外观来衡量一国是否文明。拥有外观并非难事,只要用钱买就行了。可是另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不能买卖,也不能贷借,可是它却能够普遍存在于国人之间,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可说是文明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它是什么呢?它就是人民的独立精神。
有时候我在想,相望江湖 ,难道是历史的必然?有什么样的文化宗教脉络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结果,中国几千年的皇权专制轮回也是佛教轮回的现实体现。日本武士精神刨腹成仁让他们涅盤入欧。
在中国,鲁迅加胡适,其作用才约等于一个福泽谕吉。如果中国将来真正走上现代文明的正途,钞票上的人物最好是鲁迅与胡适,因为,中国只有续接在鲁迅与胡适的基础上,中国的民主才会有出路。问题是当今中国还有可能出现鲁迅、胡适这样的人物吗?我想,如果有,不是淹没在"汉奸"的口水湖里,就是被关在监狱里。就是这样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