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带孩子的奶奶和外婆,因为生活习惯和带孩子的方式不同,产生了种种摩擦,孩子的奶奶一怒之下,竟将孩子的外婆杀害在家里。
法庭上,检察官直呼此案为“人间悲剧”,并认为类似的情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社会问题。检察官提醒年轻人要吸取教训,对这种因为带孩子而临时组合起来的老人家庭,要特别留心,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状态,不能把孩子甩给老人就不管了。
一碗锅巴心生嫌隙
积怨成恨酿成悲剧
王秀英(化名)当了半辈子的农民。2014年年底孙女出生后,儿子经常出差,儿媳又要上班,于是,王秀英就来到南京,帮忙照顾孩子。亲家母吴乐萍(化名)恰好也退休在家,怕女儿忙不过来,也到家里帮忙搭把手。也就说,
平时家里就是王秀英和亲家母及儿媳生活在一起。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儿媳看来,他们家还算平静,偶尔碎嘴吵几句,也不是大事。可谁能想到,2015年12月29日上午,王秀英用家里的木凳袭击了吴乐萍,将吴乐萍砸倒在地后,又用菜刀砍头部、水果刀捅颈部的方式,将吴乐萍杀害。
之后,王秀英洗了手上的血,抱着小孙女到附近的派出所投案自首。当天中午,警察到了现场,当时的情形让人触目惊心。吴乐萍躺在血泊里,早就没了呼吸。经法医鉴定,吴乐萍的致命伤都在颈部,在水果刀的刺戳下,其颈部多处动脉和静脉离断,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
原本至亲的一家,是什么原因,让王秀英对亲家母痛下杀手呢?
据王秀英说,她曾经得过烟雾病,脑袋开过刀,喜欢清静,平时话也不多。如果旁边有人不停地说话,她就头晕。可是,亲家母话比较多,还喜欢放音乐,她们俩经常会因为一些小矛盾闹脾气。
王秀英和吴乐萍,一个来自农村,一个生活在城市。两家人很多生活习惯都不大一样。
王秀英经常跟丈夫抱怨,在儿子家受气,她甚至提出,想把孙女带回老家,一个人带。
回忆起案发前,到底跟吴乐萍有过什么过节,
王秀英也说不出什么大事,都是些生活中的琐事。在她看来,儿媳和亲家母把她当外人,对她差别对待。
王秀英特别提到,有一次,儿媳带着她们外出吃饭,当时,给她点了份锅巴饭,吴乐萍母女俩吃的却是面,王秀英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自己被欺负了,认为儿媳母亲看不起自己,才让自己吃锅巴。
在带孙女方面,王秀英对吴乐萍也有想法。她说,吴乐萍经常给孙女喂面包,但有一次,她给孙女吃面包时,吴乐萍就站了出来,数落她的不是,认为不该给孩子吃面包。这让王秀英很生气,为什么你做就可以,我做就不对呢?这又让她觉得,亲家母是故意针对自己。有时,吴乐萍不让她抱孩子,这也令她耿耿于怀。
案发前一晚,儿媳看到王秀英躺在床上,就问她是不是头晕。王秀英说,儿媳出去后,她又隐隐约约听到亲家母在说,“要让她瘫在床上……”听到这些,王秀英浮想联翩,心中怒气又涨了几分。最终酿成了悲剧。
近日,这起故意杀人案在南京中院第二法庭开庭。被告人王秀英满头白发,脸色憔悴步伐缓慢,看上去虚弱不堪,实在无法让人将这样一个衰弱的老妇和故意杀人的嫌犯联系到一起。
庭审开始后,王秀英的表现则让人崩溃。对于法官的问话,无论是问出生年月,还是问住址、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她要么木然没有反应,要么用苏北老家话嘟囔一些谁都听不懂的东西,要么就只是摇头。
审判长被她这样三番五次地折腾,不得不宣布休庭,命令法警将王秀英带下去,并喊上辩护人和公诉人,当场核实王秀英的身体状况。
约十几分钟后,庭审恢复。审判长表示,经核实,王秀英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基本能够应对庭审。
大脑做过手术
但并没有精神病
王秀英因患“烟雾病”,曾于2010年在南京脑科医院做过左脑手术,手术后失语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辩护律师认为,这一疾病对王秀英情绪本就有影响,加上家庭矛盾引起的长期不良情绪积累,导致了王秀英的瞬间爆发,请法庭在裁判时予以考虑。
王秀英的儿子也称,因做手术影响到了语言能力,
母亲心理上非常自卑,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曾经和他说过“亲家母说话不好听”之类的话。而王秀英的儿媳则向警方表示,案发前一个月以来,她总觉得婆婆不太对劲,案发前几天某日凌晨,她听到婆婆向自己的母亲道歉,说“以后都听你的”。
王秀英的亲家公称,双方在生活习惯上确有差异,但并没听说有太大矛盾。王秀英的丈夫则称,王秀英和他说过受了亲家母的气,不想在儿子家住了。
公诉人称,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认为,王秀英在案发时并没有精神病,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
鉴于王秀英投案自首,可以从轻减轻处罚,且其家人在案发后赔偿了受害人家属100余万元经济损失,请法庭依法判处。法院审理后表示,将择期宣判。
检察官寄语
多关心老人的生活状态
“这无疑是一起人间悲剧”,在总结此案的经验教训时,公诉人表示,此案折射出一定的社会问题,当今社会,类似此案中这种为带小孩临时组合起来的家庭不在少数。如今,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无力在工作的同时照顾孩子,往往把老人请过来帮忙带孩子,有时一方老人照顾不过来,还会把两边的老人一起喊过来。但是,老人在一起难免会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发生矛盾纠纷,年轻人应当多关心老人的生活状态,在发生家庭矛盾时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化解,避免因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引发不良后果。
更多新闻,尽在四川手机报彩信版↓↓↓↓
四川手机报彩信版订阅方式↓↓↓↓
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sc发到10658000可订阅本报;
中国电信手机用户编辑短信sc发到10659700可订阅本报;
中国联通用户编辑短信sc发到10621111可订阅本报;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517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