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王仕彬 深秋之际,北纬30°上红枫以层林尽染之态红遍洪雅山水,以华贵妖娆之姿迅疾夺人眼球,引领微信朋友圈刷屏点赞之风潮。声誉远播之势,令人瞠目惊喜。有好事者不远万里不辞奔波辛苦,只为一览红枫之百媚千娇,聊以寄情自然山水,仅以表达旷世情怀。
古代文人志士常以枫叶表悲秋之情,哀离别,寄相思。白居易《琵琶行》的开篇之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铺陈的正是伤心悲秋的底色,确定了不朽名篇的基调。鱼玄机《江陵愁忘寄子安》的“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诗句,表达的是恋人之间的连绵相思。李煜《长相思》中,“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点点渲染的都是天高云淡相思浓烈的画风。
还有一些枫叶诗,又是另一番韵致。韩偓《秋郊闲望有感》中,“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思乡之情从寥寥点染之处悄然漫溢。杨慎在《重寄张愈光》诗中,用“菊花黄处回青眼,枫叶红时对白头”,通过色彩的对比,表达经历世事纷争之后回归田园寄情山水的情怀。张元凯在《枫桥与送者别》中,“枫桥秋水绿无涯,枫叶满树红于花。”诗句中并无送别悲戚之态,倒读出了几分喜秋乐秋的韵味。许浑《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表达的是与友人惜别难忘之情。
明代无名作者马氏《暮秋》,“野色满园中,闲情立晚风。菊花舍雨艳,枫叶醉霜红。”虽为闺阁之作,却也有一番别样的韵致令人心动。宋代方回的《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霜明枫叶红于染,春点梅梢玉不寒”一句,也从悲秋离情中脱离出来,有俏皮活泼之感,读来也颇让人回味。
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枫叶诗句,莫过于陈鹤《送袁山人还广陵》的“吴江枫叶红千树,一夜随风满客舟”诗句。诗句描写一夜秋风,将千树万树的红枫送到客人离别的一叶扁舟之上,依依不舍之情通过片片枫叶表达得传神又切景,与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脍炙人口、最广为人称的枫叶诗是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幅深秋清丽脱俗的画面,赋予了对恬淡雅致生活的向往和浓情深秋的赞美。 我最喜欢吟咏秋天的诗词莫过于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夹叙夹议,白描与抒情蕴含其中,将传统的伤春悲秋等小儿女情态一扫而光,只剩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豪情,意境之高远令人叹服。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句中写道:“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一扫悲戚之态。正所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斑斓如火的红枫,怎么会让冬日的寒冷肆意侵骨?这如丹似蔻的霜叶,怎么会让土黄萧瑟一统天下?枫叶芦花碧树秋,销却相思不见愁。我怀念的,念念不忘的,正是枫叶给人带来的温暖和希望,正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斑斓多姿和诸多美好,也是人们对枫叶趋之若鹜的原因吧!〈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