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92|评论: 44

转载:人身攻击、互揭老底,但美国大选不是黑吃黑闹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浪潮 11-06 00:06 跟贴(86618)条[size=0.32]每隔四年,总有人把美国大选称为“一场丑陋的闹剧”。本文告诉你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的,以及告诉你为什么负面攻击满天飞的选举反而最健康。

[size=0.38]
本文系网易原生内容中心《浪潮》栏目出品,美国大选特别报道第一期
文|黄童超
每一个关注2016年美国大选的中国人,即使他对美国政治一窍不通,或许也会对候选人的“互撕”大战印象深刻。
10月10日,第二场总统电视辩论中,唐纳德·特朗普(下称“川普”)指责希拉里·克林顿“恶毒地攻击女人”,并且认为希拉里应该为邮件门感到“羞愧”;而希拉里不甘示弱,列举川普的种种劣迹,包括嘲笑残疾记者、歧视西班牙裔法官以及谎称奥巴马总统不在美国出生。就连一些美国政治专家都表示,这是美国电视辩论历史上最粗俗的辩论。
过去几个月,在中国人视线之外,川普和希拉里实际上发动了更加铺天盖地的负面攻势。川普的支持者高喊“把希拉里关进监狱”(Lock her up),而希拉里阵营则推出了一则反川普广告,暗示如果污言秽语的川普当了总统,那就是孩子们童真的末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中国人闻所未闻的竞选手段,也为许多中文媒体提供了绝佳的谈资:“美国大选就是一场闹剧”、“相互抹黑揭丑取代政策辩论”、“大选辩论将丑态进行到底”。但美国大选真的有这么糟糕么?

负面竞选和美国的历史一样古老,200年前的候选人预言对手当选只会导致“谋杀、抢劫、强奸、通奸和乱伦”。

其实,负面竞选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竞选攻击和反击、互揭隐私、人身侮辱、歇斯底里的谩骂、预测战争和国家崩溃即将到来,这些在过去200年间一直存在。1800年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被对手称为“无比丑陋的雌雄双性人,既没有男性的力量和坚定,也没有女性的温柔和敏感”。作为反击,亚当斯阵营宣称如果让对手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当选,将会出现“谋杀、抢劫、强奸、通奸、乱伦”,以及“空中将弥漫痛苦的哭喊,大地将被鲜血浸透,这个国家将因犯罪而变得黑暗”。

不认识这两位美国国父也没关系,类似的负面攻击数不胜数。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以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签署《解放黑奴宣言》被全世界所熟知。但1860年大选,林肯的支持者嘲笑对手史蒂芬·道格拉斯(Stephan Douglas)是个矮子,嘲讽其竞选是“小史蒂芬找妈妈之旅”。而道格拉斯阵营则把矛头对准了林肯的外貌,使用的词语包括但不限于:“长相可怕”、“流氓”、“掏粪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捕获0000000000.PN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亚伯拉罕.林肯(左)和史蒂芬·道格拉斯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年大选,总统候选人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阵营为了打击对手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制作了一则骇人听闻的电视广告:一名可爱略显无辜的小女孩,在镜头前扯下菊花的花瓣,画外音是一个男性在倒数“10, 9, 8……”。当小女孩扯完花瓣时,一枚核弹被引爆。广告暗示,假如把票投给戈德华特,你的小孩就会死于核战争。如果有一个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竞选广告排行,这则电视广告肯定榜上有名。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民需要信息。可除非你拿枪指着候选人,否则他们不会傻到自曝家丑,所以这个脏活就得对手来干了。

上述负面攻击的案例(比较极端),当然不是负面竞选的全部内容,更不是美国选举政治有多么黑暗与令人反胃的力证。这些案例只是说明,负面竞选不过是美国民主选举政治中的常态。美国大选和世界上其他民主选举一样,是一场零和游戏,只能有一个赢家。候选人不是来过家家,不是来了就有糖吃,而是来竞选总统——奖励如此丰厚,当然有动机要使尽浑身解数赢下比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你不能指望希拉里会为川普唱赞歌。

别忘了美国大选不止是候选人的事,它还事关选民。政治学研究已经证实,负面竞选不仅不可怕,还有助于保持民主选举政治的健康。正如美国范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吉尔(John G. Geer)所说,为了做出一个好决定,选民需要了解候选人过去干了什么,预测候选人将来会做些什么。可是,没有一个理性的候选人会傻到自曝家丑,除非你拿着枪指着他。

2004年大选,候选人约翰·克里(John Kerry)信誓旦旦地告诉选民自己支持减税,这足够“正面”了吧。但乔治·W·布什(也就是“小布什”)阵营多次拿出历史记录指出克里其实支持增税。少了负面竞选,选民就有可能被蒙在鼓里;再试想如果2016年大选川普都在宣传自己的A、B、C,希拉里都在自夸自己的D、E、F,那吃亏的就是选民,因为选民没有其他可以比较的信息来甄别谁说的是对的(这里暂时忽略新闻媒体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11月2日,大选日街头贩卖的小布什与克里的人偶。

捕获0000000000.PN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2004年11月2日,大选日街头贩卖的小布什与克里的人偶。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人,就连许多美国人自己都认为,针对对手发动的负面攻击经常不准确、不公正、不客观。这确实是事实,但那些候选人吹嘘自己的正面宣传就一定准确公正客观了?2006年,约翰·吉尔教授研究了1960年-2004年的大选电视广告,他发现:平均来看,攻击对手的负面广告要比那些自我吹嘘的正面广告更真实、携带更多信息量。拿2008年大选来说,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不会直接说他的对手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经济政策很糟糕,相反奥巴马需要给出他的具体阐述,哪怕只有30秒时间,告诉选民为什么麦凯恩会把美国经济带入灾难。

选民不是弱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如果候选人负面攻击过头了,选民会对攻击者进行“惩罚”。

退一步讲,即使负面攻击的信息不准确、有误导,很大程度上只会引来对手的反扑。《华尔街日报》报道,2000年大选,民主党阵营攻击总统候选人乔治·W·布什“在德克萨斯州,任命化学制品公司说客去执行环境法规”。共和党阵营欣然承认这一点,但同时反驳道:“真相是什么?乔治·W·布什让德州变得更清洁。美国环保署认定德州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工作方面领先全国。”选民接不接受这种辩解是一回事,但选民明显是受益者,因为双方的负面“揭丑”和反击使选民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

选民不是弱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
美国两位政治学教授凯尔·马特斯(Kyle Mattes) 和大卫·雷德劳斯克(David Redlawsk)在其2014年的书中指出,选民有能力分辨什么竞选广告是批评性的却有信息量的,什么竞选广告是诽谤的。两位教授对选民进行了调查测试。候选人发动的负面攻击可能涉及对手的多个方面,如“在某议题上的立场”、“缺乏经验”、“欺骗选民”、“是个无神论者”以及“家庭背景”。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倾向于认为前三个类别是可信的,而绝大多数选民也认为后两个类别不可理喻。也就是说,和竞选本身没多大关系的负面攻击,将遭到选民的唾弃。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捕获0000000000.PNG
2016年10月19日,在美国大选最后一场总统辩论上,川普称希拉里是“肮脏女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负面竞选超过了选民的底线,他们就会对发动攻击的候选人进行惩罚,此时攻击方只能自讨苦吃,这就是政治学家们所说的“自食其果效应”。凯尔·马特斯与大卫·雷德劳斯克教授的调查也证实:如果一位候选人揪着对手无关紧要的宗教信仰、家庭背景不放,那选民十有八九都倾向于把票投给可怜的对手,而不是攻击方。正因为此,候选人阵营在发动攻击时总会再三思量,避免反噬自己。只有那些从未感受过选举政治的可怜虫,才会得意洋洋地写出“美国大选没有下限”的文章——他们远远低估了选民的能力与力量,也忽略了选民与候选人间的动态关系。

你是愿意经历一场候选人想方设法摧毁对手的竞争性选举,还是愿意经历一场连候选人是谁都不知道的选举?

2016年9月,长期跟踪美国大选卫斯理大学媒体项目发布报告称,2016年8月的只针对对手的负面电视广告占了总体的53.4%,而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48%。希拉里花了60%的篇幅攻击川普,31%单独讲述自己的优点。而川普阵营的所有广告,几乎都是一种套路:贬低希拉里,同时抬高川普自己。而且要知道,负面宣传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还有报纸、电台以及社交媒体/网站。川普支持者在Twitter上打出了“你阻止希拉里最后的机会”的募捐广告,希拉里支持者在Facebook上则写的是“我们一起阻止川普”。

负面消息的狂轰滥炸似乎让选民感到了厌烦。一些人迫不及待地下结论,“今年美国人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想出门投票”。我们无法预测2016美国大选投票率与投票结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倘若2016投票率低于前几次大选,也不该让负面竞选来背锅。罗格斯大学与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篇2007年研究被广泛引用,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任何可靠证据证明,负面竞选拉低投票率”,非要说影响的话,负面竞选似乎还略微鼓励了选民投票的热情。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捕获0000000000.PN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大选,是最近一次没有在任者参加的美国大选(奥巴马vs麦凯恩),投票率达到了1968年以来的新高。但卫斯理大学媒体项目的数据表明,有大约60%-70%的竞选广告都是负面的,这要远远高于2004年大选的数据。就如同卫斯理媒体项目的联合负责人特拉维斯·瑞多(Travis Ridout)后来说的那样,只要“有一个人对负面竞选感到厌烦、只愿意待在家里,就有一个对应的人受到负面竞选影响而走出家门,阻止川普或希拉里破坏这个国家”。

在过去200年多里,腐败、缺点、愚蠢、精英主义、年龄、缺乏经验等等五花八门的负面话题占据了美国大选的主流。负面竞选不算问题,如果哪年大选候选人们和气生财,那才叫出了问题。
1988年大选,《纽约时报》说这是“记忆中最肮脏的一场总统大选”;1996年大选,CNN主播伯纳德·肖(Bernard Shaw)认为这是“最肮脏、最下流、最恶心的大选之一”再比如2008年大选,《政治家》(Politico)称这是“现代历史中最负面的一场大选”……
但是换作是你,你是愿意经历一场候选人历数对手缺点、想方设法摧毁对手的竞争性选举,还是愿意经历一场连候选人是谁、政见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选举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6 23:44
美国大选的相互攻讦爆丑,韩国总统丑闻出来后被调查......这些被国内媒体指责为民主的丑陋的现象,恰好让我们看到了民主的优势。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6-11-6 23:44
美国大选的相互攻讦爆丑,韩国总统丑闻出来后被调查......这些被国内媒体指责为民主的丑陋的现象,恰好让我 ...

老美比我们差远了,我们玩命,输了还有可能诛九族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毛今天也休假了?

发表于 2016-11-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奶奶山元宝山 发表于 2016-11-7 00:20
老美比我们差远了,我们玩命,输了还有可能诛九族

:lol继续!
发表于 2016-11-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到最后一步都不知道结果,安南下台后,你会想到是潘基文?
上图捕风捉影说道布什家族,我想这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布什上台,中美必有一战!好在从目前形势上看布什家族根本就没达他的米!
发表于 2016-11-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宪政民主好,不同政见,不同观点,不同派别可以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解决,可以辞职,可以另行组党建派,通过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决政权更迭,人事任免。不会生死相拼,不会株连九族,更不会引发社会动荡,影响经济运行,影响人民生活。政治博弈局限在党内,局限在议会内,局限电视辩论媒体以内。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