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79|评论: 0

来,扒一扒双十一购物节日可能存在的坑坑有哪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双11”越来越近了,剁手党们肯定都提前填满了购物车,坐等“双11”的打折促销。不过“双11”也是网购投诉、诈骗的高发期。可以说是填得满的购物车,填不完的陷阱。《天下财经》今天为您梳理了“双11”期间需要躲过的那些“坑”。


第一个坑:以次充好,鱼目混珠

  国家质监总局最近发布了2016年不合格电商产品清单,涉及天猫、京东等10家电商平台,包括休闲服、床上用品等11类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其中,背提包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最高,达到了68.3%。另外有2款床上用品和1款休闲服装检出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这些不合格商品要从购物车中清除出去了。

  另外,“双11”也容易发生货不对板、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也提醒网购一族要仔细对比、谨慎购物。


第二个坑:先涨后降,虚假打折

  “双11”不少商家推出打折促销活动,但是看似大力度的促销活动常常暗藏玄机。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743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3%出现了价格先涨后降。

  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禁止商家使用易误解的标价,并将打击虚构原价的行为。如果消费者投诉电商存在价格违法行为,网购平台应该配合调查,否则最高可能面临10万元罚款。


第三个坑:虚假促销,骗取信息

  最近,河南的陈女士收到朋友发来的一个拼团网站链接,显示“双11”促销品牌干果1块钱、迷你小冰箱10块钱……看到如此低价,陈女士动了心,便参加了拼团。后来陈女士发现,所谓的优惠拼团实际上是1元抽奖活动。

  一名营销人员透露,这实际是商家低成本获取用户资源的一种营销手段:“按照正规的渠道,一个APP应用获取有效用户的成本在100元左右,但是他通过抽奖,让你免费下载APP,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很多用户。”

  有律师认为,抽奖活动应该明确标示,否则就有诱导性广告的嫌疑。


第四个坑:预付定金,霸王条款
  “双11”期间,许多商家都会提前设置预付订金制度,要求消费者提前支付订金,预购指定促销商品。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期内支付尾款,订金不予退还。工商部门提示,这属于霸王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另外,消费者还要警惕“预售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等消费陷阱。
  此外,消费者要详细了解商家“双11”促销规定,清楚红包、优惠券等的使用方式和期限。在购物前和商家充分沟通,并注意保留订单页面、聊天记录等信息,防止商家事后不认账。

第五个坑:钓鱼骗局,防不胜防
  监控人员发现,“双11”骗局中出现最多的是退款诈骗:如果有人以网购交易存在异常或无法发货为由,发来钓鱼网站提出“退款”,那一定要注意了。
  另外,收到中奖信息也要保持谨慎,陌生链接千万别点、二维码轻易别扫。含有钓鱼网站的二维码,用户根本无法判断,而且,看似复杂的二维码,制作起来几乎是“无门槛”。钓鱼网站制作的二维码成为新型网购陷阱,“有毒”的二维码轻轻松松将网购消费者卡里的钱刷走。在支付时,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不直接转账、汇款。

中消协提醒:发生纠纷要及时维权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参与网购促销活动前,可对所需物品进行简单列举、筛选,并结合实际需求购买,避免盲目选购,不要冲动消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其次是关注网购商品价格变化,最好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了解所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情况,不要被明显低价所误导,不要被虚假折扣所迷惑,同时要关注平台和商家的信用评价情况,防范网购中高价低质、低价劣质陷阱。
  另外,提前预估电商集中促销可能带来的配送延迟情况,并综合考虑产品新鲜度、储存条件以及延误所带来的系列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签收网购订单前,务必开箱验货,遇有不符情况应当拒签,也可运用“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争取自身合法权益,但注意不要急于丢弃或损毁发票等购物凭证和必要的包装,以方便退货。
  发生纠纷无法与商家达成一致时,要及时通过网购平台进行维权;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可以拨打12315向卖家所在地或网购平台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