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隧道,多云,但没有了围绕周围的雾,远方依稀还能看得到阳光冲破云层的迹象,虽然不如以前走的时候遇到的隧道两边天气的对比强烈。但是,我知道,我再将次看到这片蓝天和白云。
加速前进,冲破最后的乌云。
如约相至,蓝天白云。
到了西昌境内,安宁河平原更是阳光明媚。经过五个多小时,我再次看到了这片蓝天和白云。走过了440多公里,我又感受到了这阳光的温暖。升高1000米的海拨,我将再溶入这湖光山色。
西昌,我回来了。
阳光下,西昌新城欣欣向荣。
我知道,在西昌的这几天,蓝天、白云将与我相伴。
阳光也会毫无保留,不再稀罕。
十月,西昌,不论白天,傍晚,都是彩色的世界。
十月,西昌,彩色的不仅是天空。城南的邛海,是又一个多彩的世界。作为四川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却因为就在城边,从城里走路、公交都很容易到达,再加上湖边的泸山,让西昌成了国内少有的山水城相依的城市。近年来,对环湖一圈的湿地恢复更让邛海得到了保护,湿地的恢复,也许失去了些自然、原始的景观,但是,长远来看,对邛海甚至西昌的环境保护和持续还是很有作用的。
这次的路线是从邛海公园后门向湿地四期西波鹤影、五期梦回田园进发。邛海公园,自小就在脑海中的四个字,西昌人甚至凉山人以前节假日的必游地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不是记忆中那个公园了。
帆船基地的建立,让邛海多了现代和时尚的感觉。
只有渔家的船还能让人想起小时候的邛海。
湿地的打造,在水面上修建了不少的栈道。
头顶着蓝天、白云,看着这辽阔水面,呼吸的空气着混着丝丝让人清醒的湖水的味道……
岸边,植物在阳光下尽情绽放自己的色彩……
平静的水面,像一面镜子。
阳光,照射着水面,山边,更加丰富了这片色彩。
在有些水面上,水生植物也要展现它们的色彩……
这就是十月西昌、十月邛海,空灵的环境、多彩的世界,人仿佛置身画中。
继续向前……
一步一景。
如此安静……
如此纯净……
秋的色彩在天蓝、水蓝的衬托下,格外显眼和美丽。
水面,也有让人惊艳的秋色……
以前,第一次见到这种水上植物的时候,没有开花,以为是水上的杂草,当时还觉得怎么没人清理这些杂草,看来,万物存在都是有道理的,曾经以为是杂草、垃圾的它,会在合适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
看着这如画风景,享受着秋日阳光,很难相信,这片宁静天地就在城边。好吧,它就在城边,随时想来就来,烦了城市的喧嚣,一个转身,只有天地和自己的世界就在身边。这就是西昌。十月,我溶入了这湖光山色。
新城、山水。西昌不仅于此,建昌古城是自然山水和现代新城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秋色中……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建成的大通门(南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洪水、地震等灾害,大通楼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屡毁屡建,历尽风雨沧桑。
城墙上树根盘绕、青苔丛生,城门下,车流人海,历史上大通门多灾多难,修毁循环,见证了这个城市的风雨沧桑。它也是幸运的,在经历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大地震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火烧西昌城的浩劫后,依然屹立。相对于它早已不知遗迹的前辈和同辈,它挺了过来。继承了西昌自秦以来的建制和历史,相信,它会一直屹立,像一位历史长者,守望和照看着西昌。
西昌古城,因为多灾多难,最后一次是国民党为了阻止红军进城,一把火,西昌城烧了三天三夜,因此,历史建筑的保存不如其它古城,但也因为如此,没有开发,古城内仍然是住家户和平常百姓,比其它开发的古城更多一分真实和市井生活。
旁边的街巷,基本是未加修饰的古朴和原始景观。
这样,反而更显真实和历史的沧桑。
发现了一株植物,因为长在屋顶的瓦片上,当地叫瓦片花,其实,我觉得它就是现在游行的多肉植物,关于这个瓦片花和多肉的关系,问过一个卖多肉的老板,得到的答案是瓦片花相当于猴子,多肉是猴子进化而成的人。这个瓦片花的超巨型的。
风雨中、时光中,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为了让西昌的历史不再随时光泯灭,近年来,相关的标志性建筑的恢复正在进行中。
从小就听说的古城内的很多井也因为恢复工程一个个呈现在大家面前,以前这些井要莫消失,要莫因为种种原因隐藏在某一家的私人房屋中,与世隔绝。
今天,看到了自小在书和报刊中传说的豆芽井。
穿过大通门的城门,
瓮城的城墙上,三角梅在阳光下迎风而动。
大通门,得到重生和活力。
长满历史的大通门在阳光下……
看着恢复的城墙通向它的另一个兄弟……
安宁门,它也在阳光下正在恢复自己的身躯。
十月,西昌,阳光正在明媚、历史正在留存、街上交流不息。
十月,没有冬暖夏凉,它们是西昌最宜人的季节、十月,没有花开树紫,它们是西昌最多彩的时候。但是,十月,西昌,我看到了这蓝天白云,我感受到了这阳光的温暖,我溶入了这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