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街子坝”变身“工业城”
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从“千镇一面”到“独具魅力”,我市首批建设的特色集镇中,大部分均实现了“华丽转身”。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繁荣产业、完善功能、挖掘文化、突出特色”工作思路,坚持把特色集镇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特色集镇建设成效初显。
11月10日早上,太阳微微露出了头。吃过早饭,43岁的青仁兰和丈夫涂银鸿一起出门,到街子工业园区上班。
青仁兰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住在武胜县街子镇屏风村。2012年,青仁兰进入家门口的大企业——四川银钢公司,成了一名包装工人。在家里种地的徐银鸿,后来也进了公司,操控数控磨床。变成产业工人的夫妻俩,每月工资加在一起有7000多元。
2014年,镇上的一栋电梯房落成,这可是武胜所有乡镇中的第一栋电梯房。青仁兰毫不犹豫买了一套,从村里搬到了镇上。
夜晚,青仁兰常常透过窗户,欣赏外面的景象:楼房林立,灯火通明,一眼看不到尽头;夜市、娱乐会所通宵营业,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每当这时,她总会感慨,这几年,“街子坝”变了个样。
青仁兰和乡亲们一样,把街子称为“街子坝”。青仁兰说:“以前,镇上只有一条建在坝子上的老街,100多米长,几分钟就走完了。后来陆续多了3条街道,也是冷冷清清,没什么人气。”
变化始于2007年,兰海高速武胜到街子段建成通车,打通了街子的发展命脉。此后,毗邻合川的街子成为渝广合作的桥头堡,街子工业园区应运而生。
工业园区建成后,街子吸引了众多县城、周边乡镇甚至重庆合川的务工者。该镇副镇长刘辉说:“每天下午6点,最后一班发往县城的班车,还会到园区接工人下班。”刘辉粗略算了一下,外来务工者约有3500人。
仅靠产业,还不足以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街子镇成为武胜经济发展副中心,还是近两年的事。刘辉认为:“产城融合,才是街子发展的生命线。”
2014年,街子启动特色集镇建设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开展风貌塑造、治理城乡环境……
从4条路到现在的20条,条条都是宽敞的柏油路;从砖瓦房到电梯房,每一栋新房都早早地卖光;晚饭后散步的居民,走1个多小时仅能围着园区走一圈。街子场镇越来越大,从以前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了2.5平方公里。村镇规划中心主任唐军勇透露,“‘十三五’期间还会翻一番。”
不仅越来越大,还越来越热闹。唐军勇说,现在,街子的场镇人口已有9700 多。“以前,天一黑街上就没人了,很多门市都整天关着门,2000 元一年都租不出去。现在光是饭馆都有60 多家,晚上通宵营业的都有10 家。”在镇上开了多年饭馆的邓海波坦言,这几年生意好了不少,“每个月营业额20 多万元,春节的时候还会翻倍。”10 多年没回过家的邓齐玲,也举家从眉山搬回街子,租了3 个门市、2 个仓库做建材生意。最近,邓齐玲常去即将建成的城市综合体转悠,打算再物色几个门市,扩大规模。邓齐玲相信自己的眼光,“城市综合体建成后,餐饮、酒店、娱乐、农贸市场、幼儿园等一应俱全,会聚集更多人气,生意肯定好。”
“从县城到街子的产业大道,路基已经修好,明年就可以通车。”唐军勇信心十足:“到时候,县城和街子同城发展,街子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全国重点镇、省级生态乡镇、市特色集镇,这两年,街子收获的荣誉越来越多。一座工业新城,正加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