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要完成的贫困户安全住房。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按期建好安全住房”,“安全和效益结伴而行,事故与损失同时发生”。入冬后浓重的晨雾中,红色的标语高悬工地、惹人眼目。这是在海拔2500米的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是县上两个极度贫困村之一。大象坪户有安全住房建设1号聚居点44户主体房正加紧施工,麻栗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8月7日开工,11月20日建成,确保春节前贫困户搬进新房。”早在9月7日,小高镇杉木村,铁家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点已开工几日,10月31日已完成主体工程,年底内,15户人家搬进新房。
这是德昌脱贫攻坚嬗变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脱贫奔康的路上,攻坚拔寨的冲锋号角再一次吹响!记者了解到,德昌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分布3乡56户156人,8月31日前该项工程已全部开工。
精准扶贫,创新思维。德昌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在全州率先出台《脱贫攻坚“户有安全住房”专项实施方案》,确保安全住房全覆盖,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3200元以上。
浩荡东风阔,征程催人急。今年初,在全州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德昌县委、县政府,向州委、州政府和全县人民郑重承诺:2016年,德昌要让32个村8625名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其中,2015年减贫2281人,2016年减贫6344人),从而实现全县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在全州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沉下去:扛起政治责任
这场硬仗,需要坚强的引领和科学的决策指挥。非常阶段,非常形势,非常责任,就必须有非常之策。
州委七届七次全会、全州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和扶贫攻坚推进工作现场会以来,德昌县委、县政府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完善“两年集中攻坚(2015-2016年),两年巩固提高(2017-2018年)”脱贫攻坚整体思路,出台《德昌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18个扶贫专项方案,抓实抓好“六个关键”“八个一批”等工作,制定“一乡一详规、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卡”。一份份释放浓厚民生情怀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密集制定并相继出台,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作战总纲。
“全县必须锁定目标任务,倒排时间,将任务和责任分解细化到岗到人,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斗志,击鼓奋进、攻城拔寨,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仗。”今年2月,德昌县脱贫攻坚推进暨决战决胜誓师大会上,德昌县委主要领导指出。
“签下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压紧压实责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德昌县委、县政府与21个乡镇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
树靶心:精细到户精准施策
汽车行驶在通往山村深处的水泥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清清的河水和葱绿色的大山。近日,记者随德昌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苏天祥到小高镇杉木村考察帮扶工作。
杉木村位于德昌县城东南方,距小高镇10公里、县城23公里,海拔高度1700-2400米,属二半山区,既是彝族聚居村,又是贫困村,其中60户207人为贫困人口。苏天祥对该村的地理地貌、养殖种植、异地安置房建设等等均了如指掌。他说杉木村传统支柱产业主要是烤烟,因地制宜,村上今年又有了新的经济林木种植,就是核桃和脆李,加上牲畜养殖,种种措施使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成功脱贫15户60人,计划剩余45户贫困户,2016年底全部脱贫。
坊间有言:“德昌干部做起事情来很实在,这是德昌人干事创业的传统。”一路随行,苏天祥关于扶贫数据的清楚明白,和他一路上对本部门工作电话的及时跟进和安排部署,在其身上,记者的确感受到德昌干部工作中“实诚”二字的份量。
战略部局周密清晰,战术上如何精准实施?
德昌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扎实推进“373”各项工作。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安排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统筹整合项目资金1.5亿元,全力开展查漏补缺。
征程上的堡垒,正一个个被攻破。
“乡三有”。全县21个乡镇均有达标的中心校、卫生院和便民服务中心。
“村七有”。出台安全饮水实施方案,新建集中供水池7处、分散供水工程983处,铺设供水管网1046千米,解决14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其余将结合新村新寨建设,采取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相结合的方式逐一加以解决;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项目,32个贫困村均有生活用电,极个别边远未通生活用电的分散吊脚户,将采取光伏发电的方式,确保年底前解决用电问题;27个贫困村已完成通村道路建设,剩余5个贫困村通村硬化路正在实施;村级活动室建成19个、有文化室的贫困村有22个、有卫生室的贫困村有19个,剩余的将结合新村新寨建设,统一规划建设“1+N”村级活动室,年底实现全覆盖;移动通讯网络已覆盖25个村,电信光纤已覆盖4个村,年底前可实现贫困村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以光伏发电项目、集体经济入股等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实现32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
“户三有”。将农村危房改
造、彝家新寨、地灾搬迁、D级危房改造等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计划整合投入4亿元用于“户有安全住房”建设,全县规划建设新村新寨47个,集中修建农户1138户、散建403户(含到集镇、县城购房),实施功能改造提升1477户,并由政府出资依托新村聚居点、彝家新寨建设一定数量的农村公租房,解决特困户、五保户住房问题,确保安全住房全覆盖,贫困户无因贫辍学学生,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3200元以上。
围绕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在脱贫攻坚中,德昌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放在“扶贫奔康”的核心位置:
实施“1+X”战略。稳定烤烟生产,大力推进以70万亩核桃为主、5万亩果桑、1万亩枇杷为配套的林果业,着力构建“山上核桃、山下板栗、安宁河坝区桑葚、枇杷”的生态农业产业布局;
实施“旅游+”战略。围绕旅游城市定位,修订完善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启动“全县康养规划”“林业生态旅游产业规划”,突出生态田园、休闲观光、康养度假、民族风情等特色,推动“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将旅游业培育为经济新增长点;
实施“互联网+”战略。依托“德昌现代物流园”建设,采取“互联网+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学生村官”等模式,鼓励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业增收渠道;
实施创业就业工程。推动劳务就业富民,采取“劳务经纪人+劳务派遣公司+用工企业”等模式开展订单输出培训,让更多农民工“组团”打工。
齐发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康,目标所在。
众擎易举,众行易趋。德昌形成了县上统筹、乡镇主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扶贫体系,让脱贫攻坚形成了合力。
强化公开透明,抓实各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强化群众主体,落实乡镇、村两委、群众主体地位,建立责任主体落实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强化联动作战,各部门既要协调配合,用好用足各级政策,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争取项目资金,又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整合,将项目、资金用到最需要、最急切、最见效的地方;强化执纪问责,强化纪律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增加扶贫开发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必须精打细算,用实用好每一分钱;强化考核督查,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问责问效制度,对不能按期“摘帽”或造假“摘帽”的,要严肃问责。
稳打稳扎,步步为营。擂响战鼓,奋力冲刺。德昌脱贫攻坚,正在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脱贫奔康的梦,近在咫尺。